查看: 10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让职业生涯凤凰涅槃

[复制链接]

3795

主题

2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纳金币
53202
精华
32

活跃会员 优秀版主 推广达人 突出贡献 荣誉管理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1:1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36计 “走为上”      「原文」:全师避敌 ——  面对强大的势力,可以设法避其锋芒,保全实力。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 退而待机、以退为进,都不会造成损失及祸害,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好方法。
    「开胃菜」以退为进,职业生涯可凤凰涅槃
    很多影片里,我们都曾看到过这么一个相似的经典镜头:
    英雄和一个贪财的“绿叶”配角,历经艰难后,终于一起发现了宝藏,
    但突然天崩地裂,巨石或者洪水猛然出现,有时候还会再加个地陷、怪兽 ……
     在这千钧一发之计,英雄为了活命毫不犹豫的跳出了危险之地,而贪财的“绿叶”则死死抓住一袋或一包金银财宝不放,然后英雄伸手去救他,叫他放手逃命,但守财奴说什么也不放,最后,英雄也无能为力,眼巴巴的看着守财奴被财宝拖进了深渊  ……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可能看这种电影太多,实在忍不住,就拍案提出了著名的卡贝定律:
    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
    卡贝还经常告诫他人: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你要争取的。
    作为管理高手的卡贝,当然不是真的为了救守财奴,而专门提出了卡贝定律,
    但卡贝定律在你我身边很多人的身上,都得到了验证。
    很多优秀人才,因为没有学会放弃,陷于泥潭而无法自拔,结果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身。
    但也有不少真正的英雄,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甚至不惜壮士断腕,最后却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这些天,老白领志祥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保留,还是放弃?
    志祥40多岁,是目前这家外企的人事经理。
    志祥曾在学校里当过英语老师,属于中国最早从英语老师转型到外企,从事HR工作的那一批人。
    多年的工作阅历,使志祥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不过,随着年龄增加,志祥感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经常指导他人职业规划的志祥,开始反思自己了。
    按目前趋势看,企业对HR(人力资源)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这么多年,志祥的老板基本都是老外,换来换去,除了长得越来越帅,水平也越来越高。
    从前,外企派到中国工作的人,就是出了高额补贴,也几乎没有老外愿意主动来。
    结果,来的不是长相惨点,素质能力差点;就是在总部混不开,得罪了领导后下放的。
    应付早期的这些老板,英语老师志祥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突飞猛进,
    世界五百强企业越来越不敢忽视中国了,派到中国的管理者水平也水涨船高 ……
    到目前阶段,虽还不能说各企业已派出了最好的人才到中国,但至少应是一流的精英了。
    志祥现在的老板麦克就是这么一位厉害角色。
    麦克的观念很新,能力很强,是哈佛商学院的高材生。
    麦克下达的很多指令,志祥要查阅很多原版资料才大概确定含义,一个字就是:累。
    而新生代的崛起,则又是另一种更强大的压力。
    时代不同了,人才环境也不同了。
    像早期因本土人才极度匮乏,而导致大量港澳台、东南亚管理者占据中高层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了。
    很多年轻有为的本土管理人才,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已经能在各局部领域独当一面了。
    这些新生代本土管理者:头脑敏捷、新知识吸收快、应变能力很强,相比志祥辈,就只差些经验了。
     志祥手下三位分别负责“招聘”、“培训”、“薪酬”模块的主管,能力就不错:交办的任务,基本都能出色完成,有些结果还会超预期,只是在一些细节把握上,还有点急。
    而且,志祥还发现:这三位属下都不安于现状,除了搞好自留地外,还经常参加另两位同事的业务模块培训,都摆明了奔着志祥的位置在努力。
    前有猛虎挡路,后有群狼追赶。
    志祥现在的形势:有点像夹心饼干里的奶酪……
    志祥因为压力巨大,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下班后腰酸背痛,结果老婆有意见了,整天唠叨,抓住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泄,烦得志祥整天脑门子发胀。
    外面人看志祥:在外企身居要职,拿着高薪福利,应该是志得意满,家庭和睦,孰不知,志祥殚精竭虑,已快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唯一让志祥感到放松欣慰的时刻就是:有时外面一些企业同行会邀请志祥去参加一些沙龙、论坛、workshop,请志祥给大家分享一些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传授一些操作经验。
    志祥每次的演讲都很生动,通俗易懂,又具备实战借鉴意义,很受业内新生代同行的欢迎。
    而且,只要一到这种场合,志祥就像换了一个人,整个人神采飞扬,口若悬河,腰酸背痛全没了。
    为此,几个老朋友就鼓励志祥干脆辞职,专门做企业咨询顾问,辅导新生代成长。
    志祥也想过辞职做顾问的事,考虑再三,觉得火候还不到,就先搁下了。
    可是,志祥已名气在外了,平时经常有些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慕名而来,私下请志祥外出授课辅导。
    一开始,志祥没怎么在意,既然有人看得起自己,请自己外出分享经验,又有外快收入,何乐不为。
    但次数一多,志祥就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毕竟假期有限,自己工作也挺忙的,而且家里还得照顾,志祥开始推掉一些邀约了。
    但市场规律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你越是受人欢迎,被人点着名要,你就越忙……为此,你要减少供应,结果导致需求更旺盛。
    于是,这些咨询、培训公司纷纷提高出场费,争相邀约。
    精力有限,志祥终于受不了,开始现出崩溃的迹象了。
    工作上,志祥已经不能及时完成老板的指令了,幸好三位手下厉害,才硬撑着只是延误,没有出错。
    家庭上,老婆几乎连志祥人影都见不到,双休日几乎都在外面咨询培训,回到家老婆早睡了……
    虽然老板和老婆都还没有下最后通牒,但脸色差不多都已经像锅底一样黑了。
    志祥被迫考虑“放弃”这个问题了,当然不是放弃老婆而是放弃老板。
     虽然目前志祥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打两份工,马马虎虎还算能平衡时间,收入也不菲,但因此造成的非议也铺天盖地而来,就算自己装傻不回应,但估计离爆发也不久了,必须早做决断。
    为此,志祥仔细研究了“走为上”这条计策的精义,最后志祥认为:
     “目前自己面临的职场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强大。由于个人现有资源条件的限制,还暂时看不到未来突破的希望,最多是维持。但能维持多久呢?前后两股力量都在进步,自己只是在被动平衡这些力量,就已经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累得不行,照这样维持下去还有意义吗?没有快乐成就感,只有焦虑痛苦。该退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
    志祥又转而斟酌“咨询培训”这条路:
     “从市场同行的反应看,自己的经验分享还是有价值的,也就是有存在的意义。如果转行到这个领域从事专职工作,倒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希望,只是自己现在时间有限,讲得一些东西都是现成的,没有经过提炼总结创新,等自己肚子的东西讲完了,将来怎么办?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必须好好充电,融会贯通,提炼一些原创的东西,在此基础积累,才能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做到‘酒越陈越香’的境界……”
     志祥最后总结思路:“鉴于上面的分析,辞职退下来后,不该马上就转入咨询培训领域,而是应该先去充电学习一下,打好基础,才能在将来获得持续发展,这是长胜久安之道”
    想清楚了,志祥就做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辞职后去某著名高校读EMBA深造。
    EMBA学习期间,志祥理顺了家庭关系,又锻炼身体,强化了体力精力。
    同时,志祥还放弃了外出的授课辅导,哪怕收入几乎锐减到零,也不急于出山。
     读书期间,志祥补充了很多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理念。志祥把这些新宝贝与他多年的实战经验相整合,针对新生代同行,原创研发出很多新颖又实战的课程辅导。而这些课程辅导,志祥也只是在熟悉的同行企业免费试用,体验反馈修改,不急于推出到市场。
    经过踏踏实实的二年学习,志祥重新又出山了。
    而这些经过试用检验的全新课程辅导一经推出,就一炮打响,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没过多久,志祥就成为了一名业内的著名咨询顾问,完美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凤凰涅槃。
    「剥笋壳」:
     “夹心饼干”志祥,虽曾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企职业经理人之一,但面临前后两股力量的夹击,已处于事业、家庭崩溃的边缘;而在咨询培训领域,志祥却是名声在外,如鱼得水。
    最后,志祥顺利平衡了这一切,完美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重生。
    让我们一起来剥剥笋壳,看看志祥是如何做到的?
    剥笋壳1:志祥希望得到什么理想结果?
    回答1:以退为进,实在职业生涯的凤凰涅槃。
    剥笋壳2:志祥如何做到的?
     回答2:因为志祥参透了“走为上”之计的精髓,让自己亲见(Personal):走的行为更有利自己,从而说服自己当机立断放弃既得利益(辞职),去读EMBA(充电),学成后再重新出山(涅槃)。
    剥笋壳3:为什么志祥实施的“走为上”如此顺利?
    回答3:因为志祥在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了“走为上”计策的2条设计(Plan)准则:
    设计(Plan)准则1.全师避敌。
    (面对强大的势力,可以设法避其锋芒,保全实力。)
    这个准则强调:遇到强敌不能硬拼,要先退让,而且要彻底全退。
     志祥案例里:志祥前后遇到两股力量的夹击,如果只是被动应对,则全无胜机:志祥在专业知识方面绝不可能强过哈弗商学院的高材生上司;在年龄精力学习上,又永远跑不赢新生代手下,所以志祥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待下去,再进一步的希望很渺茫。而兼职授课辅导只能小打小闹,除了增加些收入和负担外,对改变现状于事无补。只有换个环境,彻底避开这两股力量,把自己的精力时间投资到有前途的项目上,才有可能获得重生,“志祥的辞职读书”就体现了本准则精义。
    设计(Plan)准则2。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退而待机、以退为进,都不会造成损失及祸害,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好方法)
    这个准则强调:“退”的真实目的是“待机和再进”
     志祥案例里:志祥果断辞职引退,但“退”不是目的,“退”是为了读EMBA,充电学习,更是为了自己有时间精力做知识经验的整合提炼,为了将来的重新出山,这是典型的“以退为进”,完全符合本准则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
    剥笋壳4:“走为上”这条计策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巩固(Plus),确保最后成功?
     回答4:志祥案例里,志祥在EMBA学习期间,为了不分散精力,放弃了外出授课,不惜零收入;对于没把握的课程,也不急功近利,贸然收费砸了自己的招牌。这些都为最后的一炮打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没有“退”的彻底,何来“进”的干脆,这是巩固(Plus)阶段要注意的。
    「回味豆」:
    通过剥笋壳的梳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解析出“走为上”这条计策的“P4”:
    ●知心(Probe):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
    ●亲见(Personal):“走的行为”更有利自己
    ● 设计(Plan):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巩固(Plus):“退”的彻底,就可以保证“进”的干脆。
    “如果时间和资源不是问题,我将选择去做什么?”
    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来访者中心法”疗法的一个提问,为帮你寻找真正的“自我实现”。
    很多人毕业刚踏入社会时,从事的几份工作,往往不是在“自我实现”上添砖加瓦的,
    坦率点讲,当时大多人甚至还不清楚自己的“自我实现”到底是什么?
    而工作十年左右的人,观点就又不一样了。
    这些人基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样能做好,怎么样做不好?
    这时候的人,很愿意做“自己实现”加分的事,就像志祥案例里的三位手下。
    再过十年左右,一些人则又会陷入迷茫,
    很多人通常会陷入“上不去,下不来”的“夹心饼干”状态,
    是否该放弃过去十年的“自我实现”, 重新第二次介定“自我实现”,成了这批人的思考?
    诚如卡贝定律所说:
    如果努力争取的东西与目标无关,或拥有的东西已成为负累,或劣势大于优势,那么还不如放弃。
    当你放弃了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你曾争取过而又未得到的东西。
    人生短暂,希望志祥的案例能给你以启发。web3D纳金网www.narkii.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08008928号

GMT+8, 2024-6-2 00:33 , Processed in 0.09430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