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5-31
- 注册时间
- 2009-10-19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1003
- 纳金币
- 11094
- 精华
- 0
|
卡梅隆的《阿凡达》将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电影时代
AVATAR(阿凡达),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通俗意义可理解为“化身”。而在《阿凡达》中,这最后一个化身就是潘多拉(PANDORA)星球的末日使者,也是纳美(NA’VI,生活在潘多拉星球上的“人类”)的英雄,他带来毁灭的火种,又燃烧起新生的希望。他身份的两次转变,将电影自然分成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也带给观众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看点一:逼真的3D特效
卡梅隆是在看到《指环王》以后,才敢把尘封多年的《阿凡达》剧本拿出来拍摄。他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拍摄该片他又革新了3D技术。于是在《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3D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的确会改变电影的观感。
虽然《阿凡达》不是第一部3D电影,但绝对是第一部真正成功的3D电影。3D立体技术在影片中已不是纯粹的技术手段,导演没有像《地心历险记》那样为了突出技术而特意增加情节。《阿凡达》中的蒲公英让人有种伸手去接的冲动,马蹄飞起来的泥土仿佛真的能溅到脸上……所有这些立体效果全都是为了影片的故事情节服务,让人不会有生硬的感觉。
詹姆斯·卡梅隆在影片中采用“表演捕捉”技术与“动作捕捉”技术,把真人演出与电脑动画相结合,令角色的造型和表情更逼真。建议观众考虑看《阿凡达》的3DIMAX版本。
看点二:宏大的战争场面
“阿凡达”萨利最终与纳美为伍共同抵抗人类,这决定势必将引发两个星球的战争。在《阿凡达》的末尾段落,豪华的战争场面从天空打到森林。纳美的勇士骑着空中飞禽IKRAN与人类的战斗机对抗,森林里纳美勇士骑着类似马一般的生物与人类的机器人大战,这场战争在电影中一直持续了20分钟,看得让人血脉喷张。卡梅隆接受采访时很自豪地说,“这20分钟凝聚了我一生的精华”。
看点三:感人的爱情故事
人类士兵萨利与纳美“公主”奈特丽的感情故事一波三折,两个星球的冲突将两人的爱情卷入其中。奈特丽父亲因人类的进攻而牺牲时,她不愿再见到“阿凡达”萨利;萨利连接阿凡达的仪器遭到攻击时,奈特丽挺身而出。卡梅隆给男生拍了战争,肯定也给女生拍爱情。
看点四:完美的星球生态
卡梅隆简直是用一个外太空人的脑子构思出了整个潘多拉星球的生态。如果说潘多拉星球的生物形态是通过对地球生物做一些形态上的改变而来,那纳美通过辫子末端的神经末梢操控动物就是他完完全全的独创了。他还想出了整个潘多拉星球复杂的生态系统,将人类的互联网概念加入其中,让星球上的每个生物都能实现互联,这堪称《阿凡达》中的神来之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