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洪山路国际工业设计园纳金网

邮箱:info@narkii.com

电话:0595-82682267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名师专访第65

返回名师专访列表

名师简介:顾群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视觉传播理论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教学与实践等工作。

设计观点:做设计首先得敢于想像

个人荣誉:招贴设计作品《文而化之》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招贴设计作品《叩》获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银奖;
招贴设计作品《堵住后门,确保安全》获山东省青年美展优秀奖;
报纸广告设计作品入选第三届山东省优秀广告设计作品展等。

问题:

专业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您是如何看待跨学科设计的?

顾群业:

设计服务于生活。是先有实践,后有的概念。专业的划分也是这样,视觉传达设计之前叫装潢设计,为什么要改,是出于突破自己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现在的专业都在交叉融合、碰撞,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学科设计,专业人士往往局限于自己的思想领域,打不开固有的限制。而专业外的人士能够用更宽广的视角去看,思维活跃,往往能够实现创新,甚至颠覆某个领域。

问题:

现在很多艺术和设计作品,或多或少,给人的印象,是元素的“拼凑”,您有何感触?

顾群业:

当代艺术惯用的手法,就是拼贴,混搭。我个人的观点,绝对的创新,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新的。所谓的创新就是拼凑、整合,整合就是创新。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就是整合创新的代表。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设计师主导的,如今的风投不单看你技术上的创新,愈加重视设计,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设计驱动”。

问题:

当代,新媒体艺术备受关注,对于咱院新媒体艺术专业,它的发展点在哪?

顾群业:

我们的新媒体艺术专业是定位在空间设计或展示设计方面,将其运用于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从我个人兴趣的出发点来说,我更热衷于当代艺术。但当代艺术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概念,跟“实用”是有距离的,它更多的是表达艺术家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是个人思想情感与观点的表达。但是设计师不同,设计师面对的是客户或用户,而不是仅仅观众,所以与纯艺术家是有差异的。那如何才能将新媒体艺术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所以我想通过展示设计或者公共艺术的形式,让新媒体艺术进入公共空间。譬如新媒体艺术可以服务于行业的演出、展会或者品牌的营销推广,像市场上非常流行的“墙体投影”这样一些艺术项目,实际上是通过艺术手段来制造事件,吸引眼球,以此达到推广商业品牌的目的。这样一来,新媒体艺术就可以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并借助商业的手段被更广泛的传播。

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与灭亡如影随形,一些传统的技艺渐渐走向末路,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顾群业:

包括传统技艺在内,好多优秀的东西都已经失传了。技艺的传承,过去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代代相传。这种方式有一定弊端,比如有些师傅会“留一手”,还有些“传男不传女”之类,都会对传承造成影响,很多技艺失传难免。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自然的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我们人类想要凭主观意志改变是不可能的。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述地球的变迁,许多学者提出人类的活动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表达了一种忧虑。这部记录片讲述人类的这种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微不足道,地球这几十亿年的发展变化,从毁灭到再次充满生机,经历了无数轮回,人类的活动在地球历史的长河里连滴水花都算不上,怎么可能对自然造成影响?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人一定要顺应自然。人就是一个小宇宙,甚至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小宇宙,任何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人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这是自封的。其实人和一粒沙子,一粒灰尘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类自己把自己高抬了而已。

我们人类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改造地球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顺其自然的过程。随着发展,有些东西是一定会消失的,这是必然的,是抢救不回来的,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来源于保护生态,物种丰富多样才能形成生态链,才能平衡。文化也是如此,一定要丰富多样,不能一家独大,文化霸权。其实,每一天都有物种在消失,文化的消失也是必然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要正确理解“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说就不用保护了,不保护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又不是“顺其自然”了。

问题:

当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业的壁垒越来越高,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创业的突破点在哪?

顾群业:

突破点在头脑里,如果我们怀揣这种认识去创业说明创新力度还是不够。所有的限制都来自我们自己。你不要认为现在“壁垒越来越高”,你应该看到“机会越来越多”。事实上也是如此,互联网时代,很多原来不可能的事现在都成为可能了。当时我在清华美院上学的时候,柳冠中老师给我们讲“事理学”,就是说做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不能仅仅局限于事情本身,而是要考虑到整个体系。如交通设计,并不是说去做汽车设计,而是要创造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甚至是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我们思考的重点是“改善交通”而未必是“设计汽车”。这样思路就会打开。中国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为什么我们老跟着别人跑,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当时国内引进汽车工业的时候是有反对声音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还是照搬全抄的引进了,现在看看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多严重。实际上我们是在为国外的落后技术买单。我们本可以开发一套自己的交通模式,甚至是颠覆现在所有的交通体系模式,这才叫“创新”。

做设计首先得敢于想像,我们接到设计项目,首先大家要进行讨论,发散思维,天马行空的去想象,不要被原有的体系所束缚。人往往容易自己限制自己。当时我做《龙》项目的时候,有人说你怎么能把猴子脸和魔鬼的角放一起,还要把狐狸尾巴按上,说放一起不搭。现在做出来了,慢慢也就认可了,而且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所以说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要敢想敢做。有时候头脑风暴一起聊天能够聊出新的东西。要注意创新的方法,先不要想着能否实现,关键是你先要有想法,如果担心实现不了而不去做,那么就永远都没有可能了。所以,先做起来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要觉得这事肯定干不了,先想、先去准备,先去实践。比如你有一个构想,现在还实现不了,我先画一个草图总可以吧,我先用文字描述出来总可以吧,我先用三维软件做一个演示总可以吧。然后我再去找投资人,去找合作伙伴,再去带团队,慢慢你想做的事情不就成了吗?很多事都是这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问题:

在您看来,如何让学校各专业领域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顾群业:

我们学校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来了解一下做项目的全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亲身实践,这就是传承。这一点我发现医院里做得特别好,比如老中医会带研究生,住院的时候会看到一个医生后面跟一大群实习学生去查房。我们学校也提倡这种传承的方式。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学生不要局限于专业本身,要开阔眼界,扩散思维,博引多练;其次,要敢于创新,敢想敢做;最后,要敢于质疑,敢于批评,要有自己的观点。课本上所说的、老师所说的,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一定要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From:设计·中国

您还未登录

评论

全部评论:0条

x
  • 智能机械臂-个性设计3D打印
  • 新中式复合客厅空间全景模型
  • 八门虫社-My lover爱心不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