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访谈设计师:陈品丞
陈品丞,1991年生于台湾,现居东京,一个致力于视觉艺术与视觉设计的平面设计师。初印象,便是他那具两页多的获奖经历,要说他在国内外各大设计赛事与展览上都走了一遭也不为过。凭借着他那一笔一画,硬是在自己的设计领域走出了一片天。如若要给他加一个标签,我想,“随性”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不拘泥,不呆板,凭喜而作,任人而评,自然而然,也许,这就是他给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抉择·多重解读空间·解放思想·独特表达·」
纳金网:
您从小就喜欢美术吗?选择视觉艺术专业是否跟您的兴趣爱好有关?
陈品丞:
我的父母都是在大学教设计的老师,可能多少有受影响吧。但我正式学是大学的时候了,那时纯粹是觉得工业设计、产品那些太复杂了,就选了视觉传达设计系,也没想过就这样一路走下来了,很奇妙。
纳金网:
何为视觉艺术?请与我们谈谈您自己的看法。
陈品丞:
其实我常常不知道我该把某些作品称为视觉艺术还是视觉设计,对我而言就是抽象的分类,各自定义,怎么说都行。艺术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设计,设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取什么角度看待罢了。我个人的作品我大多都还是分类为视觉设计,但我会希望我的作品在不同分类的视点下都能有不同的解读空间。
Shapes of Love 2017年台湾国际平面设计奖
我以磁铁的特性、颜色及组合,来传达彼此之间「吸引力」与「爱」的多样性以及可能性。我创作了「OPEN」及「LOVE」的字体,并使其彼此之间像在互动-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热恋、冷战、寻觅对象,甚至单身贵族。然而这些词汇的分类,都可以是爱的样貌、爱的状态,并不存在正确与否。比起纠结于分类,倒不如更直接地去探索,去以自己的观点理解爱。因为无形之物,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纳金网:
您一般会如何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陈品丞:
多看、多听、多想、多讨论。什么领域的主题都可以,简单的说就是试着去更加了解想了解的事情吧。以前刚学设计,一直记得一个口诀是「配色、字体、排版、印刷」,就是每次有个图形出来之后就要一一确认这四项有没有到位,但那时候判断的标准也就是「够不够酷」、「够不够美」之类的而已。后来渐渐体悟到内容的重要,在开始有意识地将抽象内容练习转化为具象实体,过程中放弃一些「设计法则」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扎实的进步感,像是拓了一条无止尽、宽广的大路,解放了原先围绕在「配色、字体、排版、印刷」上的思考方式,但也仰赖一直以来在表现上的尝试,才得以在需要的时候还能做出堪用的东西。
我会觉得,设计水平其实反映的是人的水平,就是创作者本身的水平,
因此也可以说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直去练习「我怎么看」、「该怎么做」,日常中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灵感,但这几年深深觉得执行力才是进步的关键,先求有才有办法求好。总之就是多做多想吧,学海无涯。
Mindscape Implosion
纳金网:
作为一名视觉设计师,您会从哪些方面去提升自我价值?
陈品丞:
若是以视觉设计师来看,价值应该是作品视觉上的表达够不够精准有趣,那来自设计师如何看待、如何解读主题,所以我想就是承上题,多练习找出主张、以及练习如何以视觉传达主张吧。跟客户合作其实也一样,若只能满足客户的技术需求,很容易就会被取代。设计师要从何角度切入主题、用什么方式表现、可能的结果会是什么,必须要练习梳理、应用思考的脉络。我会认为核心的价值在于设计师的独特性吧,要试着找到、并运用自己的独特,才能成为设计生态中提供多样性的一员。
“随性”而作,用作品告白
「·容器·随心所欲·自我价值·」
纳金网:
您的作品大都存在一种抽象概念,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理解您的视觉设计作品呢?
陈品丞:
都行吧,像听一首歌、看一支舞,无论觉得好坏,有刺激出任何想法就OK了,没有也无妨。当然我自己在做的时候,每一个选择都有理由,但成品公开后,我想只是提供一个我的看法、我的做法并使其成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什么人要装什么进来都可以,没必要非得知道我的原意,各自收获吧。
When a graphic designer feels depressed
纳金网:
丰富的色彩呈现是您作品的一大特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陈品丞:
没有特别的目的。硬要说的话,以前刚掌握到一些简洁好看的构图技巧的时候喜欢很素的东西,因为比较方便表现,后来创作比较从内容去推形式,本身又开始喜欢丰富色彩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变这样了。
纳金网:
您的作品想要传达出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陈品丞:
每件作品不同,但总归都是我这个创作者对不同事情的告白吧,像说话一样,只是文字换成了图像,演讲换成了海报展之类的感觉。我也还在摸索中心的理念是什么,目前只能说,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吧。直观上涵盖最多观点的作品应该是近期发布的「Phase」,是我的硕士毕业制作,内容繁杂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Behance看看。
“谈‘日’‘设’变”
「·“居”“留”“日”·极致化·形与实的结合·不拘一格·」
纳金网:
您为何会选择留学日本并居住于此?
陈品丞:
其一是我大学时期很喜欢一些日本的平面设计作品,明明相同的素材我也会做,但始终组合不出那种氛围,也不知道自己具体是缺少什么,觉得很好奇。其二是我很小的时候住过日本一段时间,自然比较熟悉,而且离台湾又近,心理上负担比较小。
Innovators Expo 2017
纳金网:
您对日本的文化环境与设计氛围有哪些评价?
陈品丞:
这可以从很多方向讨论,设计氛围如果和台湾相较,总体来说是相对成熟的,毕竟「设计」这个意识在日本经过了更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突出的,应该是一种「极」的意识,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文化吧,极致的礼仪、极致的可爱、极致的工艺,每个大大小小的领域都有专家,可以讨论的东西更细致。比如当我知道葛西薰先生要在Takeo paper show 2018 里面展出18种紫色纸的时候,我想,天啊,这很日本人,但有多少人会对实现不同紫色纸张的技术感兴趣呢?但一到现场,有很多人伫足于前仔细端详、互相讨论,领域好像也各不相同。这样的事情要成立,真的需要一些时间吧,普及化到一个程度才有办法发散支流。倒是没有什么强烈觉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就是成熟些。
纳金网:
好的视觉设计作品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绘画技巧,日本的绘画技术名列前茅,您在此地学习期间有何收获?
陈品丞:
技术上我来日本后其实没有进步太多,甚至只是持平状态,学想法比较多。但这两者也不能拆开讨论,技术是想法实现的媒介,以前我比较会被技术含量高的东西吸引,现在则更重视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契合。我认为这算是一大收获吧。
IP/I-I/-\I_I_F
纳金网:
日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设计的影响很深,您是否有将日本的设计风格运用到您的设计当中?
陈品丞:
我不太确定何谓日本风格,如果说是像前面提到的「极」产生的精致感,那多少是有的,但可能不是作品表现变得精致,而是更能判断「如何精致」、需要「多精致」。我第一个想到相关的作品大概是「My Recycling 2018」系列里面的「喋喋不休」吧。我想的「喋喋不休」不是只有我对他人、或他人对我,还有我的大脑对我、我的价值观对我…等等,不见得是真的有明确对象或声音的「喋喋不休」。当我思考「喋喋不休」这个状态,我认为是一种有系统性,并不严重,却很烦人的感觉。所以我组合各种角度不一的东西时刻意让他们都刚刚好碰在一起,没有前后主角之分,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平衡的构造下「假装平衡」,对我来说是有「喋喋不休」的烦躁感的,但又不那么有攻击性、甚至仔细看看还有点趣味的成分。而我想,如果是之前的我,应该是做出一个非常吵闹的画面然后精致地排好而已,这作品又是在日本时做的,所以,我想这应该算有吧?
F(x)=?
「·未知数·」
纳金网:
您目前的工作是什么?是否会将自己的作品应用于商业呢?
陈品丞:
目前自由接案,若有机会能应用于商业当然是好事。
My Recycling 2018
纳金网:
您今后有回国发展的打算吗?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陈品丞:
明年过年前后,我打算与友人在台湾合开一个设计工作室,目前还在准备,虽然原则上还是平面为主,但我希望能够促成一个可以讨论各种内容的空间,再由各个领域的人用不同形式发散出去。最近也误打误撞加入了一个乐团,计划是负责视觉跟偶尔打鼓、激情处叫个几声,但也是有可能大家交换工作之类的,应该也会有更多不同专业的人,也想去学霓虹灯、书法、3D软体等,也想增加点中文造诣,但可能没时间,一切都是未知数,总之就是好好去玩、好好生活吧。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店铺:鑫鑫创意3D打印工作室售价:399
店铺:声波穿梭成迷茫售价:20.00
店铺:购任性售价:2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