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D智能眼镜公司的全球化之路
责任编辑:传说的落叶 时间:2016-03-07 16:47
[导读]2016年1月9日,一位参会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上试戴行云时空的3D智能眼镜。
2016年1月9日,一位参会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上试戴行云时空的3D智能眼镜。
中国日报3月7日电(记者 蔡潇) 作为世界最轻3D智能眼镜的研发生产厂家,北京行云时空科技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一款增强版的虚拟现实产品,这也是行云科技为加速国际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会在今年完成,我们也会继续改进我们独特的体感操控系统,扩大虚拟屏幕的尺寸,内存大小以及存储空间大小。” 行云科技CEO王洪亮告诉记者,“我们的技术是建立在头部和身体动作的基础上的,这是我们的产品和国内外的其他产品不一样的地方。”
王洪亮举例说,比如你带着行云眼镜在50寸的虚拟屏幕上看恐怖电影,这时身后传来了声音,你转头一看,一个恐怖角色站在那里。
据介绍,于年底前推出的行云第二代智能眼镜将呈现70寸的虚拟屏幕,4GB的内存空间和128GB的存储空间。而现行产品的规格则是50寸虚拟屏,2GB内存和64GB的存储空间。
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行云科技也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的扩张。“2016年,我们会通过业务上的合作来加快公司的全球化进程。”王洪亮说。行云科技今年将在世界最大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预销公司的产品,同时他们也正在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进行接触,寻求合作机会。
目前行云科技已完成Pre-A轮融资,A轮融资也在进行当中。“我们还准备通过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来获得资本。”王洪亮说。
君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Pre-A轮投资行云时空的公司之一。公司创始合伙人宋庆松说:“我们非常看好投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行业的前景,因为这一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计算机会生成并复制一种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和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互动。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感官输入,如声音、视频、图片、GPS数据等,将真实环境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扩增,使用户能够实时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增强感官体验。而智能眼镜和头盔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所应用。
宋庆松认为,手机行业已经十分成熟,不会再有巨大的变动。而VR和AR技术中使用的智能眼镜则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人们的生活也可能会被这些产品改变。“我们投资行云科技,主要是看重他们的体感操控技术以及王洪亮所带领的优秀管理团队。”宋庆松说。智能眼镜的供应链也已经非常成熟。有许多优秀的公司正在研发和生产智能眼镜的芯片、传感器、电池等,他们对智能眼镜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补充道。
高盛公司一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大规模计算平台。根据报告预测,VR和AR市场到2025年总市值将达80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个人台式电脑产业迄今为止的规模。而如果这两项技术能够在大众中得到普及,其软件和硬件市场的收益将在2025年达到1820亿美元。报告中指出:“随着电池和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一论断也从风险投资者这边得到了应证,他们在这一行业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根据清科集团的市场研究报告,近几年投入VR和AR行业的资金已超过22亿美元。美国AR公司Magic Leap在一月宣布已完成7.94亿美元的C轮融资,阿里巴巴是本轮融资的主要出资人。(译者:许天舒)
- 2024中国制造之美终评2024年10月23日
- 杭州文三3D打印创意设2024年10月09日
- AI产品:数知地球 A2024年10月07日
- 谈谈工业企业的数字2024年10月07日
- 人工智能新兴岗位走2024年10月07日
- AI产品:阿里云AI与机2024年10月07日
-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2024年09月26日
- 快讯:第三届琶洲算2024年09月26日
- 2024百度商业AI技术创2024年09月26日
- 2020绿赛卡顶墙应用设2020年0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