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UI设计] UI最乐观的状态是什么?

[复制链接]

1240

主题

11

听众

67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纳金币
5474
精华
6

荣誉管理 论坛元老 突出贡献 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4:58: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想象3个用户界面(UI)一起去了酒吧。第1个点了一杯酒,然后又再点了几杯。几小时后,它买了单,醉醺醺的走了。第2个界面点了一杯酒,直接把钱付了,然后又点了一杯酒,又马上买了单,几小时后也醉醺醺的离开了酒吧。第3个界面刚走进酒吧,马上就已经醉醺醺的离开了——它知道酒吧是干什么的,它非常讲求效率,一点时间也不浪费。你听说过这第3种界面吗?它就叫做“乐观派UI”。
1.png
乐观派ui设计并非乐观地看待页面——至少不仅限于此。
我最近参加了许多关于前端开发和用户体验的会议,讨论了心理表现最佳化,我很惊讶,乐观派UI设计是业界一个如此微不足道的话题。坦白说,这个术语本身都没有清晰的定义。本文中,我们来探讨它的基本概念,寻找一些案例,并回顾它的心理学背景。然后,我们讨论掌握这项用户体验技巧的关键。
开始之前,我得说,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界面能被称作“乐观派UI”。其实它是界面实现背后的心智模型。乐观派UI设计有它自己的历史和逻辑。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那时候“tweet”一词还只有鸟鸣的意思、苹果公司濒临破产、人们还会把传真号码印在名片上——网页界面相当单调。其中绝大多数没有一丝一毫的乐观意味。比如一个按钮的交互,可以遵循下面类似剧本来进行:
1.用户点击一个按钮。
2.按触发进入禁用状态。
3.一条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4.服务器返回信息到页面。
5.页面刷新,反映出返回的状态。
2.png
那个年代,界面与乐观派扯不上什么关系。
站在2016年回顾这些,我们会觉得效率低下;但是相当惊人的是,同样的剧本仍然在许多网页和应用中上演,它仍然是许多产品的交互流程。原因在于它可以预测,而且或多或少总会出点错误:用户知道这项操作已经请求了服务器(禁用状态的按钮表明了这一点),当服务器有响应,更新后的页面清晰表明这种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的交互结果。这种交互方式的问题很明显:
*用户必须等待。如今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短的服务器响应延迟,也会对整个品牌,而非这个单独页面产生负面的用户感知。
*每一次用户的操作得到响应,都会以一种相当破坏性方式呈现(整页刷新,而不是更新现有部分),会打断用户的任务流程,可能影响他们的思维轨迹。 我们甚至还没说到多任务,心理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令人不愉快。那么,如果某个操作本意不是改变环境(在线支付就是个需要改变环境的好例子),那么这种改变会在用户与系统的交流中创造不友善的氛围。
不久以前
然后,所谓Web 2.0出现了,提供了新的页面交互模式。它的核心是XMLHttpRequest和AJAX。一种最简单的进度条形式:“菊花”,补足了这些新交互模式,它的基本目的就是告诉用户,系统正忙着处理事情。现在,服务器返回信息后,我们不必刷新页面了;我们只需要对已经渲染的页面进行局部更新。这使得网站更加动态化,为用户创造了更加顺畅和亲切的体验。一个按钮的典型交互如今是这样的:
1.用户点击按钮。
2.按钮触发变为禁用状态,按钮上显示出某种菊花图形,表明系统正在运转。
3.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4.服务器返回信息到页面。
5.根据返回的状态更新按钮和页面的视觉状态。
这种新的交互模型解决了旧交互方式存在的一个问题:页面的刷新不会导致破坏性操作,保持用户所处环境不变。相比之前,这种交互亲切多了。
3.png
XMLHttpRequest和菊花解决了旧交互方式的一个问题:服务器响应会导致破坏性的刷新,改变整个环境。
这种交互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介。但还有一个问题:用户仍然需要等待服务器反馈。当然,我们有办法加快服务器响应速度,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优化基础设备,用户仍然要等待。比如,研究表明78%的用户对于缓慢或不稳定的网站产生负面情绪。更有甚者,Harris Interactive为Tealeaf做的一份调查显示,23%的用户承认咒骂过自己的手机,11%冲自己手机大喊过,而且4%的用户在网络出问题时扔过手机。延迟就属于这类问题之一。
4.png
大约78%的用户面对缓慢或不稳定的网站时,会产生负面情绪。
即使在用户等待时展示某种进度条,如今也于事无补,除非进度条非常有创意。多数情况下,人们已经习惯性把菊花进度条当作系统缓慢的表现。菊花如今已经是一种纯粹的被动等待,用户毫无选择,要么等待服务器响应,要么关闭标签页或整个应用。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改善这种交互;我们来看看乐观派UI的概念。
乐观派UI
正如前文所说,乐观派UI仅仅是处理人机交互的一种方式。要理解它背后的核心观念,我们还是要回到“用户点击按钮”这个场景。不过它的原则用在任何乐观派交互上都一样。牛津英文词典的解释如下:
乐观主义,形容词,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我们从“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部分说起。
想一想:用户操作引发服务器错误的频率高么?比如说,用户点击按钮时,你的API经常出错吗?或者用户点击某个链接时经常会出错?说实话我觉得不会。当然,API、服务器载荷、错误处理等级不同,表现也不一样。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作为前端开发或者用户体验专家,你可能不会考虑。但只要API稳定可靠,前端以适当方式反馈正确的UI操作,那么由用户触发导致的问题会特别少。以目前状况来看,我敢说不会超过1%到3%。这就意味着97%到99%的状况下,用户点击网站的某个按钮,服务器的响应应该是成功的,没有错误。应该从一个更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5.png
乐观派UI基于一个假设,用户点击按钮,服务器在97%到99%以上的状况下返回成功。
仔细想一想:如果97%到99%以上肯定是成功的响应,我们对于反馈就有充足信心——嗯,至少比薛定谔的猫有信心多了。我们就可以写出一个全新的按钮交互剧本:
1.用户点击按钮。
2.按钮的视觉状态立刻变为成功。
就是这样!至少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仅此而已——不用等待,不用盯着禁用状态的按钮,也没有烦人的菊花转。交互流畅无缝,系统不会粗暴地现身,提醒用户注意它的存在。
6.png
乐观派UI交互里根本没有禁用状态按钮和菊花。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完整的流程是这样的:
1.用户点击按钮。
2.按钮的视觉状态立刻变为成功。
3.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4.服务器响应发回页面。
5.在97%到99%的状况下,我们知道响应会成功,所以不用再给用户添麻烦。
6.系统只会在请求错误的情况下现身。暂时不用担心这块——我们会在后文中讲到。
我们来看一些乐观派交互的案例。你可能很熟悉“点赞”按钮,Facebook和Twitter上就有。我们来看看Twitter的。
很明显,从点击按钮开始。但是请注意用户松开并移开鼠标时按钮的状态。它立刻变成了成功状态!
7.png
点了赞之后,Twitter立刻把它更新为成功状态。
此时,我们用浏览器开发人员工具,看看里面的“网络”标签栏发生了什么。
8.png
按钮的视觉状态改变,独立于服务器请求存在,此时服务器请求正在进行中。
“网络”标签表明,服务器请求已经发送,但正在处理中。“赞”计数器还没有增加,但由于颜色变了,界面上已经清晰表明了点赞成功,甚至服务器都还没有给出反馈。
服务器返回成功的响应后,计数器增加,但这个变化比色彩改变微弱得多。这就给用户提供了一种流畅连贯的体验,感觉不到任何等待。
9.png
尽管赞按钮在视觉上已经变为成功状态,计数器只在服务器响应确认成功后才变化。
在Facebook可以看到另一个乐观派交互的例子,也是点赞按钮。场景非常相似,不过Facebook是连着计数器一起直接变为了成功状态,完全没有等待服务器响应。
10.png
Facebook用了和Twitter一样乐观派交互,但它连着计数器一起更新了视觉状态。
但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我们观察服务器响应时间,会发现它大约在1秒多。考虑到RAIL模型建议采用100毫秒作为简单交互的最佳响应时间,相比之下1秒显得太长了。但是,用户感知不到任何等待,因为这种交互天然的乐观属性。非常棒!这是心理表现最佳化的又一个例子。
但我们要面对现实:仍然有1%-3%的可能服务器会返回错误。或者有可能用户断线了。又或者一种更有可能的情况,服务器在技术上返回了成功状态响应,但是这个响应仍然需要客户端进一步处理。因此,用户看到的不是失败提示,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响应是成功状态。要了解如何处理这种状况,我们首先要了解乐观派UI在心理学上为何能起作用。
乐观派UI背后的心理学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谁抱怨过主流社交媒体上的乐观派交互,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种。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些例子已经证明,乐观派UI是有用的。但为什么它们有用?这仅仅是因为人们讨厌等待。仅此而已啊,亲!你可以直接跳到下个章节了。
不过如果你继续往下读,说明你对深层原因感兴趣。那么,我们稍微深入一点,了解这种方式的心理学基础。
11.png
大脑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乐观派UI起作用的心理学成因。
乐观派UI有两个值得心理学分析的要素:
*用户行为的快速响应;
*服务器对于潜在错误的处理,无论是网络还是其他方面。
用户行为的快速响应
我们谈论乐观派UI设计时,我们谈的其实是人机交互中的最佳响应时间。早在1968年,这类交互就有了相关建议。当时,Robert B. Miller发表了他的开创性研究“人机对话的响应时间”(PDF),他在其中定义了不同类型的响应,用户可能从计算机得到的反馈多达17种。Miller将其中一种称为“控件操作响应”——按下按钮到得到视觉反馈的时间。甚至早在1968年,就规定了它不应该超过0.1-0.2秒。是的,这并不是RAIL模式首创——这个建议大约已经存在了50年。但是,Miller注明了,对于熟练的用户而言,这么短的延迟都可能太慢了。这就意味着,理想情况下,用户应当在100毫秒内获得操作的反馈。这就接近人体最快的潜意识动作——眨眼。因此,100毫秒的间隔给人感觉通常就是瞬间。“多数人每分钟眨眼大约15次,一次眨眼平均持续100到150毫秒”,伦敦城市学院神经学创立者Davina Bristow说,他还补充说:“这意味着我们每年有9天花在眨眼睛上。”
正由于瞬间的视觉响应(甚至在实际请求完成之前),乐观派UI在心理表现最佳化中,是一种已经完善的技巧。但事实上,那些人们喜爱的能在眨眼间响应的界面,对我们而言应该不算惊喜,真不算。而且这也不难做到。即使在很早以前,我们在用户点击按钮后,会将它变为禁用状态,这通常就足以表明用户的输入了。只不过,界面中的禁用状态意味着被动等待:用户什么也做不了,无法掌控整个过程。这对用户而言很令人扫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乐观派UI中直接跳过了禁用状态——我们不让用户等待,直接给他积极的反馈。
处理潜在错误
现在我们进入乐观派UI设计中的第二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处理潜在错误。一般来说,有大量信息和文章讲述如何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UI错误。但是,本文中讨论的错误处理,在乐观派UI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处理错误,而是什么时候处理。
人们天生会把行为聚类处理,以主观定义的目标或者小目标达成为结束。有时候我们把这些聚类称作“思维轨迹”、“思维涌动” (PDF),或者就简单称作“心流”。心流状态的特征包括乐趣达到巅峰、精力集中、创造力爆发。在心流状态中,用户完全被这项活动吸引。Tammy Everts的一条推特准确描绘了这点:
12.png
【图注:我喜欢心流状态的一切,除了一点,我会连续几个小时忘记眨眼。我的眼睛现在是这样的。】
有时候,辨认出一个人是否处于心流状态非常简单。
在网络中,这些活动聚类的持续时间短得多。我们回顾一下Robert B. Miller的作品。他指出,响应类型包括:
*粗略浏览列表信息的响应;
*仔细浏览图表信息的响应;
*“系统,你明白我要什么吗?”的响应。
他把这几类都归为2秒延迟的类型,用户会获得相应类型的响应。如果不继续深究,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延迟也取决于一个人的记忆运转(这是指一个人记住一定量信息所需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不仅记住,还要能运用)。我们作为开发者和用户体验专家,这意味着在操作了某个元素的2秒内,用户会短暂进入心流状态,专注于他们期待的响应。如果服务器在这个时间内返回错误状态,用户仍然处于与界面的“对话”中,这是个比喻。类似于两个人对话,比如你说了一句话,对方委婉地反驳你。想像一下,如果对方花了很长时间点头表示同意(等同于我们UI中的成功状态),但然后最终对你说“不”。这多尴尬啊?所以,乐观派UI必须在心流状态的2秒内传达出错误信息。
13.png
乐观派UI必须清楚表达错误状态给用户。最重要的是,它要在用户进入心流状态的2秒内发生。
现在我们掌握了这项心理原则,用来处理乐观派UI中的错误,下面我们就开始面对那1%-3%的失败请求吧。
乐观派UI的悲观一面
目前为止,我听到最多的言辞,是说乐观派UI是一种黑魔法——作弊,如果你这么想也对。也就是说,运用这种方式,我们就是在对用户撒谎,编造他们操作的结果。从法律上说,每个法庭可能都会认同这一点。但我仍然把这种技巧当作一种预期或是希望。(记得“乐观”的定义吗?我们在这里允许某些“希望”存在。)“撒谎”与“预期”的区别在于你如何对待那1%-3%的失败请求。我们来看看Twitter的乐观派“点赞”按钮在离线状态下的表现。
首先,点击按钮后它立刻变为成功状态,这符合乐观派UI模式——当用户松开并移开鼠标,它的表现和用户处于在线状态时一样。
14.png
离线状态下,Twitter的点赞按钮仍然在点击后产生视觉变化。
但由于用户离线,请求失败了。
15.png
那么,在用户进入心流状态后,错误信息要尽快给出。2秒通常是心流的持续时间。Twitter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表达这一点,把按钮的状态还原回去了。
16.png
请求失败后,Twitter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还原了按钮的视觉状态,没有在视觉上小题大做。
认真的读者会说,失败处理还能更进一步,准确告知用户请求没有发送出去,由于发生了某个错误。这就让系统尽可能保持隐形。但还有一系列问题: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08008928号

GMT+8, 2024-4-29 16:02 , Processed in 0.10050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