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主题

创意成就美好,设计点亮生活

大赛宗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倡导“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汇聚海内外优秀设计资源,着力培育新生代原创力量,着力引导创意设计贴近时代、融入生活、服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生活化的创意设计产品,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生活品质。

活动时间

2019年8月~12月

组织机构

1.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联、苏州日报社、市广电总台。

(2)执行单位: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3)协办单位:在苏各高等院校,各市、区委宣传部,市博物馆协会、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市老字号协会、常熟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等。

2.赛事组委会

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主任,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任组委会主任,各主办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任组委会成员。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职能处室(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协办单位确定赛事联络员,具体推动赛事各项工作。

3.评审专家委员会

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评审规则、标准,开展各项赛事评审活动。

4.合作单位:纳金网

赛事内容

本届大赛分“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公益传播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三个专项赛事。其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分为一项综合赛事和三项主题赛事,主题赛分别为大运河“老字号”企业定制设计赛、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赛、服装创意设计赛。每个参赛作品仅限报名参与一项赛事。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全国各高校设计类、工艺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手工非遗传承人、文化创意类企业以及热爱创意创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范围

本次参赛作品范围主要包括:创新家居家具类、智能消费电子类、创意包装设计类、创新食品饮品设计类等。(除文创赛事中三大主题赛之外的作品)

2、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为实物作品或工作样机,在校大学生初赛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进入决赛必须为实物作品或工作样机,若不能提供实物或工作样机,则视为自动放弃。

(2)每件参赛作品需附上设计说明,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200字以内)。

(3)可量产,可被工业化设备制造。

(4)参赛作品可以单位、个人或团队名义进行申报。

(5)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在网上报名时需提交版权证明(含作品照片),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6)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它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7)参赛者应认真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主办方对赛事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提交方式

1、报名方式: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

2、时间要求

(1)参赛报名截止:2019年10月6日;

(2)实物寄送截止:2019年11月1日。

3、成果要求

(1)所有参赛报名作品须按要求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单件作品参赛提交图片不超过5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

(3)图片电子文件统一为JPG格式,300dpi,A3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4)参赛者在收到《终评入围通知书》后,应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提交参赛作品资料。

(5)参加终评的作品必须为实物作品,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参赛作品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

(6)入围作品需寄送至指定地点,参赛者需自制实木材质的外包装箱,要求坚固,便于搬运,贴统一标签(作品登记表)。

参赛对象

面向全国各高校设计类、工艺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手工非遗传承人、文化创意类企业以及热爱博物馆的社会各界人士。

参赛要求

大赛面向设计者征集依托长三角及大运河沿线文博资源(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等)为元素的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展览策划设计、教育活动策划设计等三个方面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与“传统文化空间”“地域文明”“当代生活”相结合。

A、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要求

1、征集的作品必须要与“传统文化空间”“地域文明”“当代生活”相结合,作品要与人们生活的某一个场景相结合,并要以系列性组合形式呈现。专业组需提供实物作品,学生组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

2、参赛者自行选择创作产品类型,参赛作品可以单位、团队或个人名义进行申报。征集的作品主要包括首饰、餐具、新中式家具、灯具、文具、玩具、包装等各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

3、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在网上报名时需要提交版权证明(含作品照片),其作品带来的其他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4、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他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的作品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5、参赛的个人或团队应遵守赛事规则及其他相关要求,主办方对赛事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B、展览策划设计要求

1、大赛强调原创性,已实施和未实施展览均可参赛,鼓励内容和形式设计师合作参赛。

2、参赛展览以小而精为原则,可复制、易推广,适宜在中小型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旅游景区、大中型商场展出,展览设计上要考虑展品安全问题。

3、除参赛表格填写的基本信息外,参赛者需提供其他能够阐明和呈现展览策划设计思路的、可供评审的作品形态,如文本、图片、视频等。评审时间有限,所提交内容应以阐明创意为重点,切题、精炼,避免冗长。

4、参赛者应遵守赛事规则及其他相关要求,主办方对赛事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C、教育活动策划设计要求

1、申报教育项目策划设计必须提交活动配套教育材料包。教育材料包可以是已经完成设计并投入实用的材料包,也可以是未投入使用的策划设计。材料包既可以是实体的教材、辅助教育材料,也可以是PPT(以PDF形式提交)授课材料、教材或辅助教育材料的设计稿或样品。

2、如果申报实体教育材料包,需要提交整套材料包及使用说明文字;如果申报教育材料包是设计稿或样品,需要提交教育材料包的设计稿原件或样品。

3、策划设计整体说明是指设计主创以一段视频的方式对本设计进行整体说明。视频时间不超过3分钟,画幅宽高比16︰9,分辨率最低要求为1280*720,大小不超过60MB,格式为MP4。

4、参赛者自行选择设计教育项目策划设计类型,参赛作品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进行申报。申报教育项目策划设计强调创意设计,鼓励使用环保、经济、再生的材料进行配套教育项目材料包的研发,通过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参赛的个人或团队应遵守赛事规则及其他相关要求,主办方对赛事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提交方式

1、报名方式: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

2、时间要求

(1)参赛报名截止:2019年10月6日;

(2)实物寄送截止:2019年11月1日。

3、成果要求

(1)所有参赛报名作品须按要求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单件作品参赛提交图片不超过5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

(3)图片电子文件统一为JPG格式,300dpi,A3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4)参赛者在收到《终评入围通知书》后,应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提交参赛作品资料。

(5)参加终评的作品必须为实物作品,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参赛作品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

(6)入围作品需寄送至指定地点,参赛者需自制实木材质的外包装箱,要求坚固,便于搬运,贴统一标签(作品登记表)。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设计机构、设计师、设计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热爱创意设计的大中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

参赛要求

1、优选大运河沿线老字号企业或聚集区,由企业或聚集区发出设计需求明细(见下表),邀请参赛者设计出符合定制需求的作品。

表一:老字号企业或集聚街区设计需求明细

参赛者可从组委会提供的“老字号”企业或聚集区中自主选择企业,围绕赛事主题,设计参赛作品;也可为其他老字号企业设计相关参赛产品。

2、参赛作品可以单位、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申报。单件作品重复提交赛事者,以最终一次提交成功为准。

3、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在网上报名时需同步提交该作品的版权证明(含作品照片),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4、参赛者应仔细填写参赛作品报名表,错填或未填写联系方式导致无法联络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5、参赛者应全面了解本次大赛规则。凡提交参赛作品者,视同已全面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自愿受其约束。

提交方式

1、报名方式: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

2、时间要求

(1)参赛报名截止:2019年10月6日;

(2)实物寄送截止:2019年11月1日。(入围后寄送)

3、成果要求

(1)所有参赛报名作品须按要求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单件作品参赛提交图片不超过5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

(3)图片电子文件统一为JPG格式,300dpi,A3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4)参赛者在收到《终评入围通知书》后,应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提交参赛作品资料。

(5)参加终评的作品必须为实物作品,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参赛作品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

(6)入围作品需寄送至指定地点,参赛者需自制实木材质的外包装箱,要求坚固,便于搬运,贴统一标签(作品登记表)。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专业服装设计机构、服装设计师,高校纺织服装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热爱服装设计的大中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

参赛要求

1、以“江南风韵”为设计导向,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服装的款式、工艺等元素,深入融合现代新工艺、新面料、新需求、新审美等,设计出一批兼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既体现江南韵味、又彰显中华服装之美的成品服装。作品需注重创意与实用的结合,能够引导中国传统服饰体系化、流行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2、讲究材质和技法的融合运用,提炼中国传统元素重新有机组合,紧扣时尚,注重手艺,彰显艺术表现力。

3、参赛作品强调创意设计,鼓励使用环保、经济、可再生的材料,通过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可自行确定创作主题,提交的作品必须成系列设计,每套设计作品8-10件,设计套系数量不限,作品实现手段力求简洁,整体视觉效果优美。

5、参赛者应仔细填写参赛作品报名表,错填或未填写联系方式导致无法联络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6、参赛者应全面了解本次大赛规则。凡提交参赛作品者,视同已全面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自愿受其约束。

提交方式

1、报名方式: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

2、时间要求

(1)参赛报名截止:2019年10月6日;

(2)实物寄送截止:2019年11月1日。

3、成果要求

(1)所有参赛报名作品须按要求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单件作品参赛提交图片不超过5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

(3)图片电子文件统一为JPG格式,300dpi,A3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4)参赛者在收到《终评入围通知书》后,应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提交参赛作品资料。

(5)参加终评的作品必须为实物作品,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参赛作品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

(6)入围作品需寄送至指定地点,参赛者需自制实木材质的外包装箱,要求坚固,便于搬运,贴统一标签(作品登记表)。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专业广告公司,各级广告产业园区,高校广告、传播、设计等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热爱创意创作的大中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

参赛要求

1、紧扣“爱敬诚善·我们的节日”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以传统和现代节日为载体,突出传播“爱敬诚善”的价值理念。

传统节日主要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进行创意设计。现代节日主要围绕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丰收节等进行创意创作。

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节日,都要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时代特征,运用典型元素凸显不同节日的特色,体现爱敬诚善的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参赛作品以平面、短视频、新媒体等形式为主,提倡以系列化形式展现。

参赛的平面作品应以4幅左右为一组,突出系列化和情节性。短视频提倡以系列化形式表现,3个一组为宜。

新媒体作品包括表情包、互动游戏、公众号美文美图创作、公益活动设计和执行等各种形式。

为激发青少年参赛热情,弥补学生制作能力的不足,今年增加青少年“中国节、中国情、中国梦”微电影剧本大赛,征集以中国节日为主题的微电影剧本。要求剧本能可供拍摄不超过五分钟的微电影,以中国佳节角度切入,宣传中国当代风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展现年轻一代的向上情怀与梦想。

获奖微电影剧本,将被择优组织拍摄成3到5分钟的微电影,在互联网、电视台等全媒体进行公益播映。

3、参赛作品应符合赛事主题和内容,不得出现黄色、暴力、违反法律法规的文字、画面以及会涉及到危害自身及公共安全的装置和行为艺术等。

4、参赛作品须创意独特、准确清晰、结构严谨、制作精良、综合效果好,要正面积极、温暖明白、有内涵、易理解。

5、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在网上报名时需提交版权证明(含作品照片),凡参赛作品涉及的版权、肖像权等法律纠纷,责任由参赛者自负。

6、参赛者提交的参赛作品,必须先自行向省级版权管理部门完成版权登记。

7、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公益性宣传使用权。所有参赛作品平面或者画面右下角加挂“紫金奖公益传播”字样。

8、参赛报名者除按要求完整填写参赛报名表上必填内容之外,还须将报名表中有关作品创意制作团队的人员构成填写齐全。

9、参赛者应仔细填写参赛作品报名表,错填或未填写联系方式导致无法联络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10、参赛者应全面了解本次大赛规则。凡提交参赛作品者,视同已全面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自愿受其约束。

提交方式

1、报名方式

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参赛作品按照相应技术要求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作品提交截止:2019年10月6日。

3、作品技术要求

(1)平面作品。建议以4幅左右为一组,突出系列化和情节性。文件格式为JPG,色彩模式CMYK,规格A3(297*420mm),分辨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B。

(2)影视作品。短视频作品:时长30秒以内,分辨率最低要求为1280*720,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0MB。

(3)影视作品:时长不超过3分钟(包含片头、片尾),画幅宽高比16︰9,分辨率最低要求为1280*720,视频格式为MP4,应配有中文字幕,大小不超过100MB。

(4)新媒体作品。新媒体作品大赛征集创意表情包、移动媒体、创新传播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表情包作品:格式为GIF,分辨率240*240像素,以24张为一组。

移动媒体作品:便于在移动客户端交互使用,便于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作品提交二维码图片和截屏画面,或提交视频文件,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0MB。

创新传播作品:以图片或视频展示作品,视频分辨率为1280*720,视频格式为MP4,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100MB。

4、微电影剧本 增设青少年“中国节、中国情、中国梦”微电影剧本形式。格式为PDF,剧本篇幅限制:2000字以内。以中国节日为主题,可拍摄不超过5分钟。获奖微电影剧本,将被择优组织拍摄成3到5分钟的微电影,在互联网、电视台等全媒体进行公益播映。

5、参赛者在收到《终评入围通知书》后,应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提交参赛作品资料。

选题范围

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参赛者以现实城市空间为创作题材,真题实做、自行选址、自行拟定设计任务。创作对象可以是住区、街区、公共空间等与“宜居”和“家园”密切关联、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任何空间,内容可以是改造、扩建或新建。

参赛对象

本次竞赛设职业组和学生组,参赛对象为:

1、我市各设计单位中从事建筑、规划、景观、装饰等专业的设计师;

2、高等院校设计教师和学生;

3、其他相关从业人员。

其中设计师需以所在单位名义报名(具有甲级建筑工程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资质的企业,原则上需报送参赛方案不少于1个),其他人员可单独报名。

作品提交

1、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须在纳金网注册,参赛需提交设计图+参赛报名表(参赛页面可下载),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赛,参赛作品按照相应技术要求通过大赛官网上传提交。

2、作品提交截止:2019年10月6日。

作品要求

1、参赛者可对作品进行版面设计,版面内容须包括:设计说明(含问题提出、创意策划、设计思路和方案亮点等)、区位图、基地现状图、分析图、总平面图、景观环境图、节点设计图、表现图及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相关图示等。

2、参赛作品为A1尺寸的竖版图版,原则上不超过 4 张图版。文件格式为JPG,色彩模式CMYK,分辨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B。(入围作品寄送实物图纸时候,请参赛者姓名、单位需标注在图版背面,并用胶纸封贴。)

其他要求

1、本次竞赛同步举办苏州市“紫金人才奖”评选,“紫金人才奖”报名和信息提交时间与竞赛一致;

2、获奖作品择优汇编入《宜居家园·美好生活——苏州市建筑及环境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集》;

3、对积极组织参赛或成绩优异的单位,市住建局颁发“优秀组织奖”。

本届2019年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包括文创产品设计综合赛、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赛、老字号企业定制设计赛、服装创意设计赛、公益传播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奖项设置如下:

设置如下:

特等奖

1名

奖金50000元

一等奖

3名

奖金30000元

二等奖

8名

奖金10000元

三等奖

30名

奖金5000元

作品奖

50名

奖金2000元

(个税自理)

进入终评但未获奖项者颁发入围证书。

大赛设组织奖、指导奖若干,表彰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学生作品指导老师等,颁发证书。

联系人:郭老师

联系电话:0595-82682267

邮箱:943169942@qq.com

客服QQ:943169942

大赛QQ群:101983321

实物收件信息:苏州市南门路94好苏州市第一丝厂,徐娟,0512-67505362

本赛事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www.narkii.com/dasai/

地址:福建省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5号楼

客服QQ:329699645

大赛QQ群:158354483

TEL:0595-8268 2267

E-mail:329699645@qq.com

交流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