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叶向春:设计的江湖重剑无锋
设计师、宝剑锻造师叶向春
诗曰:
“逍遥我亦餐霞者,十年云卧湛卢下。
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
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春秋时期,
铸剑师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
来到闽北松溪的昆吾山,
昆吾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
于是结舍于此,
三年后,欧冶子们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之剑。
昆吾山因而改名湛卢山,沿用至今。
时光荏苒,名剑湛卢已随岳飞的遇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欧冶子的铸造技艺,却在松溪铸剑师的手中,代代传承。
上个世纪80年代,福建松溪从事宝剑锻造企业30余家,
湛卢宝剑,辉煌一时。
老人们总说,做生意还不如学一门手艺,一技在手,吃穿不愁。
此时,18岁的叶向春进宝剑厂当起了铸剑学徒。
学徒做宝剑是苦力,徒弟抡大锤,师傅打小锤,
一天才1块2毛的工资,一个月也只有30几块钱。
滴答声中/屋檐垂下的雨滴把砂子洗成了花石
铿铿锵锵、千次万次/将每一块铁折叠锻打
声音会讲故事/关于雨滴、传承与希望
师傅的锤/徒弟的大锤
当时,铸剑师行业里没有评大师,厂里的前辈都叫大师傅,
杨宗文就是松溪铸剑行业的大师傅,
叶向春入行就直接跟着杨宗文学艺。
16斤重的大锤,抡一个小时也受不了,
打一天下来手臂都不能动,抓筷子都掉。
才十几岁,也没力气,叶向春还记得自己经常被骂,
打坏了挨骂,打好了师傅也表扬,
但是被骂也是好事,被师傅骂了就会永远都记住。
铸剑师,就是在大师傅的谆谆教导中成长起来的。
那时候湛卢宝剑风起云涌,
各家铸的湛卢宝剑打开了宝剑行业的半壁江山。
后来出于品牌保护,“湛卢宝剑”商标被卖了,
所有人做的剑都不能打“湛卢宝剑”的称号。
30多家铸剑厂,纷纷退行。
做了几年的宝剑,突然没人做了。
叶向春开了一家鞋店,经营了五年。
学会了锻造宝剑,掌握了湛卢铸造技艺,
虽说没有宝剑做了,但也放不下,
一边是鞋店,一边是铸剑小作坊。
很多人要铸剑还是找到杨宗文,而杨师傅把业务都让他来做,
叶向春在这五年也断断续续锻造了一些太极剑。
从小就喜欢刀枪剑棍,一直在寻找机会“重操旧业”。
好好的一个铸剑品牌,突然就没了,不甘心。
没有品牌,怎么也卖不过别人家的,
宝剑做出来没品牌就没有优势,只有老客户还能理解,
叶向春很明白,这是一个追求品牌价值的社会,
质量做得再好,没有品牌化就没有竞争优势。
他谋划着重新回归铸剑行业,燃起熔炉里的熊熊烈火。
2013年叶向春正式注册“青虹”品牌。
做了30年的宝剑锻造,
叶向春很清楚这段过往,
以前做的都是锻炼型的宝剑,
也没人去研究锻造高端宝剑,
而现在的人做事情需要注入文化价值,
而‘青虹’就是一个文化体现。
青虹剑本名青釭剑,
与倚天剑齐名的神器,是曹操所拥有的两口宝剑。
青虹剑为夏侯恩所佩。
据传,长坂坡赵云救阿斗一战中,
夏侯恩被赵云刺死,青虹剑为赵云所有,
在曹操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
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一战成名。
要锻造出一把名人的佩剑,就要了解他的经历和社会环境资料。
为了开创高端宝剑市场,
叶向春熟读了《三国志》等历史名著,
按照名著里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进行定位设计,
叶向春设计出第一款“赵云剑”,
“赵云被称为银袍小将”,
运用了檀木与银边的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的一把高端收藏剑。
就刘备、孙权、曹操等历史名将的资料,进行人物分析,
叶向春又设计出了相应的佩剑,
“曹操剑”、“刘备剑”、“孙权剑”等各种名剑,
这些名剑让他积累了业界口碑,
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青虹剑,
再一次燃起了湛卢山下的熔炉火焰。
重回行业,
没有正规的铸剑厂,叶向春只能在家里锻造,
没有铸剑师傅就自己上阵,叫来侄子、外甥一起充当徒弟,
叶向春打小锤,侄子和外甥打大锤,
与很多非遗的传承一样。
每一把宝剑锋芒都是背后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没日没夜地打。
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几道核心工序,
每一把剑,从剑身锻造、剑鞘制作到装具配置,
需要上百道工序,
叶向春追求极致,钢铁在他的手里就像油泥一般,
心意所致,舒卷自然,
使得锻造的宝剑古朴典雅,形神兼备,刚柔并俱。
足足有三年的时间,
叶向春都在钻研高端宝剑。
直到2016年,随着紧压型茶类市场的兴起,
叶向春发现了茶刀也是一个热门产品。
市面上大部分茶刀
是木制或者不锈钢简易造型,没有工艺价值,
叶向春首次想到了运用锻造宝剑的技术打造纯手工的茶刀。
从小就喜欢模仿制作连环画上的刀剑,用木料自制刀枪,
生活在武术世家,叶向春接触宝剑的机会也多,
他把自己的设想立马付诸实践,
分析竞品设计与工艺,
翻阅古籍、融入茶文化,
从创意到概念落地,
造型设计到新工艺试验、改进和沉淀,
成千上万次的折叠锻打,一块块钢铁从此有了新的名字,
青虹茶刀的诞生,有如湛卢宝剑的涅槃重生。
叶向春开发出了茶刀品种100多个,
青虹茶刀锻造成功,缕缕获得各类奖项,
2018年,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福建松溪篇取景拍摄,
青虹宝剑被收录,作为松溪湛卢宝剑技艺的典型,
当年,《金鼠钱》《行云流水》《小莲花》《同心结》《望月》等,
青虹茶刀系列产品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
也荣获了第三、第五届福建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入围奖。
《行云流水》
《金钱鼠》
《同心结》
《望月》
《小莲花》
不论在茶刀的概念、内涵、造型设计等层面,
还是制作工艺上,叶向春坚持出新,
将铸剑的智慧与茶文化进行了融合诠释。
叶向春始终坚持手工锻造茶刀,他说,
手工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过程,万物有灵性,刀剑更有灵性。
以宝剑技术锻造的茶刀,无论在工艺还是造型上,
都是佼佼者。
或因此,青虹茶刀每一次亮相各类展会,都能吸引大批客商。
青虹品牌如今已培育了一批拥趸者,
但叶向春始终留在在客户界面上,
研发到推广,再从推广回到研发,
像一位“布道者”,
他带着青虹茶刀,
参加了各地方的设计大赛,以及各类文博展会,
每一次出门,一个人、一个拉杆箱,
他坚信,有茶叶的地方应该有青虹的茶刀。
重剑无锋,
与叶向春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宁波的文博会上,
作为中华设计奖的获奖作品,青虹茶刀应邀参展。
有个细节,
进出文博会会场时,保安拦着不让过,说茶刀是管制刀具,
叶向春也不恼,打开法律条文与安保耐心解释,
终于打消顾虑。
但这也让他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标准,让用户放心。
与叶向春聊天,他最关心的还是青虹茶刀在消费者面前的表现,
他说,茶刀的制作与销售,
一锤一锤敲出来,一把一把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