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博会看我国的文化艺术消费
来源:艺术中国 浏览数:
责任编辑:CHH 时间:2016-09-02 10:24
责任编辑:CHH 时间:2016-09-02 10:24
[导读]16年,“艺术北京”博览会走过11个年头,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

2016年,“艺术北京”博览会走过11个年头,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2016年“五一”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的十几名师生以“文化艺术消费”为主题,对“艺术北京”博览会的艺术品供给者——画廊和艺术品需求者——参观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别取得了87份和500份有效问卷,87家画廊中国内占71%。本文基于调查对文化艺术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
有知识年轻人是主要关注者
文化艺术消费与经济发展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文化艺术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前提下精神层面的需求。调查表明,参观者学历为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比高达89%,可以看出艺术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整体较高。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视野越开阔,精神方面需求会随着增加。年龄在40岁以下参观者占比高达到86%。艺术消费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对生活品质和情趣的追求较高。他们在观念上更加简单、自我和开放,更偏向于个人审美情趣,喜欢购买与自己生活环境较近的、同时代年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供需结构存在差异
从供给方面看,2016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有海内外约160余家机构(以画廊为主)参展,成交艺术作品数量900余件,94%参展机构有作品成交。购买群体中,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层占比较高。销售最旺的艺术品价格区间为1万元至10万元之间,该区间价格作品销售占据了总销售近7成。
从需求方看,参观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占比为60.80%。与收入结构相适应,73.6%的被调查对象愿意购买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艺术消费品,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偏好价格较低的艺术消费品。由此看出,作为卖方的专业画廊提供的艺术品价格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期望的价格、收入水平之间都存在着错位和差距。
市场培育任重道远
文化艺术消费不仅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一方面,虽然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精神产品需求明显上升,但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文化艺术品消费大爆发,仅仅靠为数不多的大藏家无法撑起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另一方面,最近三年“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参观人次从5万多、到8万多、再到9万多的明显增长,对艺术品感兴趣、咨询价格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是未来艺术机构潜在客户。
调查显示,对文化艺术品感兴趣的原因,最主要是受过专门艺术教育,占比为32.85%;其次是受朋友影响,占比为24.64%。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数占比为22.63%,受家庭影响占比为11.68%。从中可以看出,文化艺术教育对于艺术市场的作用。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艺术消费热度高,都市和时尚的风格符合艺术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品牌化等是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纳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 百人百日戒烟大赛品2025年04月22日
- 克东县“北纬四十七2025年04月22日
- 客家文化(赣南)生2025年04月22日
- 安庆博物馆首届文创2025年04月22日
-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2025年04月22日
- 朝阳青年LOGO和口号创2025年04月21日
- 大赛|爱聚九八-投洽会2025年02月27日
- 2024兰州文创设计大赛2024年12月07日
- 2024“通武廊”文创和2024年12月04日
- 2025年红点概念奖 开启2024年12月02日
精采专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