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一号返回 移交3D打印材料供研究
责任编辑:骆驼祥子 时间:2016-11-29 09:19
[导读]11月22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京举行,随着开舱指令的下达,工作人员使用开舱“钥匙”打开返回舱,陆续取出搭载物品并进行移交,其中就包括中科院提供的3D打印
11月22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京举行,随着开舱指令的下达,工作人员使用开舱“钥匙”打开返回舱,陆续取出搭载物品并进行移交,其中就包括中科院提供的3D打印陶瓷特种材料。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开舱仪式
中科院此次搭载的太空高精度立体光刻3D打印陶瓷特种材料,跟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66天,由航天员转移至神舟十一号飞船并带回地面。此种材料可用于3D打印制造各种陶瓷零件(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及羟基磷灰石等),能够在未来空间站为科学家们快速制造三维支架等,支持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图片说明
本次太空搭载实验旨在帮助科学家了解并检验这种材料对于火箭发射、太空环境及返回地面等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实验的数据及结果将对设计和制造未来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太空3D陶瓷打印设备提供参考。
在未来耗时较长的深空探索及星际旅行中,后勤补给资源是长期太空探索任务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主要是通过发射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向空间站进行补给,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昂贵。而且由于重量限制,宇航员不可能携带大量零配件执行长期太空任务,这就需要在宇宙飞船上实现零配件制造和设备维修,而3D打印以其快速精确、节省材料及个性化制造的特点,成为实现在宇宙飞船及空间站就地制造的最佳方案。
如果通过3D打印技术,在太空中把需要配备的零件打印出来,不仅可以及时满足空间维修等需要,还可以制造新的有效载荷,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目前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正在开展太空3D陶瓷打印设备研制,以期运用其在空间站制造各类陶瓷零件和工具,为太空舱内外的设备提供了维护保障,同时也使宇航员自行设计制造太空生活用具和工具成为了可能。
来源:中关村在线
更多原创设计尽在高品聚
- 人工智能未来设计大2025年05月13日
- 百人百日戒烟大赛品2025年04月22日
- 克东县“北纬四十七2025年04月22日
- 客家文化(赣南)生2025年04月22日
- 安庆博物馆首届文创2025年04月22日
-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2025年04月22日
- 朝阳青年LOGO和口号创2025年04月21日
- 大赛|爱聚九八-投洽会2025年02月27日
- 2024兰州文创设计大赛2024年12月07日
- 2024“通武廊”文创和2024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