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坊、3D创意社团、走读杭州
责任编辑:骆驼祥子 时间:2016-11-30 08:59
[导读]尽管是全校性的课程,但每个年级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以上学期五年级的课程为例,共有三大主题,分别是春之花、科技以及戏曲文化,每个主题下面又会有不同的活动地点,如科技主
在采荷三小校长黄升昊的观念里,开发并利用社会资源,开辟一个能提供真实材料,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开放空间,让小学校有大平台,让小学生能走进大社会,培养核心素养,才是真正体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走进真实世界,学习真实本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改精神。
由此,学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了“第三教育空间拓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实践研究。据悉,第三教育空间主要包括个性自选拓展课程和主题实践综合课程两大模块,在个性自选拓展性课程中,除了木工坊之外,还有3D创意社团,而主题实践综合课程则主要是“走读杭州”。
由于第三教育空间在校外,学校利用周四下午半天时间开展体艺特色课程;与此同时,梳理整合学科目标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1~6年级每周减少一节语文课和数学课,在周五下午进行“走读杭州”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外,4-6年级安排3周的主题实践周。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有一年的时间在上第三教育空间的课程。
融合多学科的3D打印社团
在采荷三小,你随便问一个学生,在所有拓展性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是什么?大多数学生会告诉你两个答案:木工坊、3D打印创意社团。
事实上,3D打印创意社团成立并不是很久,是学校在去年成立的,指导老师陈渊渊说,最初成立社团的目的很简单,3D打印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并逐步进入到教育领域,学校希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已有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学期期末,社团中有成员参加江干区三维设计大赛,有4名成员捧回了奖项,其中四年级学生蒋沈衍获得创新组的一等奖。据蒋沈衍说,在3D打印社团中上课很随意,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
学生觉得随意,但在老师而言,每个课程都有一定的计划。通常,学生学习一年之后,要熟练掌握三维设计建模软件的基本指令,能利用软件的指令,通过命题训练的方式,设计有自己个性的作品,“上课已经慢慢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陈渊渊说,以生活问题为起点、通过虚拟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创造。
以去年的课程为例,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海底总动员”“书立设计”“水果挂钩”“水瓶设计”“奔跑吧,铅笔头”。
陈渊渊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奔跑吧,铅笔头”为主题的课程中,学生先通过新闻图,来了解地球正在遭到严重的污染,需要不断加强环保意识;以分组的形式讨论,设计出能使铅笔头二次利用的3D打印铅笔套,从而减少木头的浪费;再通过3D打印,将第一稿的设计的作品进行制作,并通过对打印完成作品的数学测量,测试是否能合理使用,如果失败则要分析理由,如果成功则分享成果给其他小组,最后每个小组制作精美的海报,将小组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最终结果,以课程总结的形式,进行小组分享,并让其他同学进行打分支持。
“每个主题都包含不同的学科。”陈渊渊说,“海底总动员”融合了美术、语文和信息学科;“书立设计”融合的是数学和信息学科;“水果挂钩”融合的是科学和信息;“水瓶设计”融合的是语文、数学和信息;“奔跑吧,铅笔头”则融合了科学、信息,以及数学学科的内容。
走读中提升能力的“走读杭州”课程
与3D打印创意课程不同,“走读杭州”是一门全校性的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上这门课。“走读杭州”是采荷三小在2012年尝试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让学生去博物馆、工厂企业、名人故居等实地考察的方式,混合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当中所含的各种知识与趣味。
尽管是全校性的课程,但每个年级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以上学期五年级的课程为例,共有三大主题,分别是春之花、科技以及戏曲文化,每个主题下面又会有不同的活动地点,如科技主题会去科技馆、低碳博物馆等。
课程一般都会安排在周五下午,采取三周一个循环的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周的课通常是校内准备课;第二周的课就是实践课,学生根据自己拟定的研究方案实地进行研究与探索;第三周的课则是汇报课,小组成员需要把实地研究后的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学生。
在校内准备课上,学生会先确定下实践过程中要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方案的制定。每个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写方案、有的负责拍照,队长则主要负责统筹工作,当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小组成员之间会轮流当组长。
不同年级除了主题不同外,汇报的方式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识字量有限,通常会以画或者小品的形式呈现,也有学生画完之后会口述画中的含义,老师会帮他们记录。校长黄升昊认为,低年级学生汇报的成果在大人看来未必会满意,但这当中注重的是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东西,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黄升昊看来,“走读杭州”其实是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渗透,以这种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当然,在“走读”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学会相互照顾,注意到了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比如在上下车的过程中会文明排队,在乘车的过程中会主动照顾晕车的同学,让他们坐前面等。
更多原创设计尽在高品聚
- 人工智能未来设计大2025年05月13日
- 百人百日戒烟大赛品2025年04月22日
- 克东县“北纬四十七2025年04月22日
- 客家文化(赣南)生2025年04月22日
- 安庆博物馆首届文创2025年04月22日
-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2025年04月22日
- 朝阳青年LOGO和口号创2025年04月21日
- 大赛|爱聚九八-投洽会2025年02月27日
- 2024兰州文创设计大赛2024年12月07日
- 2024“通武廊”文创和2024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