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欲望不断膨胀 技术瓶颈犹存 - 纳金网
联系我们

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洪山路国际工业设计园纳金网

邮箱:info@narkii.com

电话:0595-82682267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中国电动汽车欲望不断膨胀 技术瓶颈犹存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数:
责任编辑:郭振宇
时间:2010-02-24 11:36

[导读]电动车“欲望都市” ,没有人怀疑,在汽车历史发展了100年后的今天,汽车产业将会出现第二次革命――从加油到充电。

  电动车“欲望都市” ,没有人怀疑,在汽车历史发展了100年后的今天,汽车产业将会出现第二次革命――从加油到充电。


  如果不出意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及《电动汽车国家标准》(下称《标准》)会在今年顺利出台――《规划》将涉及针对个人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项目,而《标准》则给企业们提供了进入该市场的机会。


  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处于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兴奋的信息。针对电动车市场,中国的“欲望”在膨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


  “政策力”


  最近有消息称,一项名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产业政策即将在2010年3月份出台。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规划》包括两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即确定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以及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给予补贴。一直以来,这两方面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大瓶颈。如果鼓励政策出台,无疑会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


  2008年年底,科技部提出了“十城千辆”计划,按照计划将通过连续3年对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的试验,并形成新能源供应设施的规模市场,使我国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达到1万辆。


  而早在两年前,国家发改委一项名为“新能源汽车与技术的调研”便在全国展开,旨在对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现状进行摸底。“如今,就是在这个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一位参与该项目的业内人士透露道,“目前草案已出,但最终出台还要协调许多部门的利益关系。”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的相关人士表示,该政策的具体出台时间还不能确定。


  但无论怎样,业界已经看到了政策指明的方向。虽然只是“风声”,但原来一直持抵抗或观望情绪的电网机构,也在政策悬而未出的背景下,开始频频出击――国家电网要在全国首批27个城市开建充电站。至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整车制造厂更是衔枚疾进。比亚迪计划其F3(图库论坛)DM双模电动车最快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面向个人销售;通用预计将其增程式电动车VOLT在2011年年底引入中国;日产则宣布2011年将在中国销售电动汽车……


  虎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能源汽车1万辆的目标能否实现,政策的力度绝对是一剂重要的“强心针”。


  都市幻影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敢断言中国电动车时代到来的具体时间表,其瓶颈在哪里?


  “其实在电动车领域,我们的技术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探索,重点就是电池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上汽研发部门一技术人员点明了症结。


  据了解,现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成本至少占到电动汽车的一半,而普遍电动汽车的成本就为一般汽车的4~5倍。“按照目前锂电池的市场价格,1瓦时5元,按(一辆电动车)行驶100公里2小时,需要60千瓦时计算,仅电池的成本就在30万元。降低成本的难度可想而知。”上海一电池生产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最早在中国国内上市的丰田PRIUS售价近30万元,通用的君越混合动力版也超过20万元,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版约26万元,价格都远远高于同级车,而事实也证明,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显然不高。


  这更显现出政策补助的重要性。据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表示,具体的补贴比例是个难点,“既要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问题,又要能够触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他同时否认了此前有关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得到6万元左右补贴的传闻。


  在日本,混合动力的推广同样依靠政策推手。日本的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产品时,只要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就可以享受到政府补贴。如购买微型电动车将享受到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的补贴。


  在中国,6万元的补贴是否够用,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深圳市政府率先实行了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5万元的政策,而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可以给国家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提供经验。


  不过,吉利汽车副总裁赵福全却表示出谨慎态度,“政策有多大好处,还要等汽车卖出去之后才知道。”他认为,企业不能单靠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销售是一种商业行为,符合商业规律。在起步时,政策扶持必不可少,但长远来看,还是得靠企业自己的实力。


  电动车的“欲望都市”离我们还有多远,或许2010年能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纳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TAGS:电动汽车 技术瓶颈
  • 网友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全部评论:0条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15059788121 / 13489872927 / 15959158412

    换链QQ:943169942

    电子邮箱:943169942@qq.com

    联系地址:福建省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5号楼

    福建省信芯长盈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2021016425号-2/3

    Copyright www.narkii.com 2008-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坚决保障网络空间清朗

    IOS版

    安卓版

    官网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