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高凤麟老师,他说他的设计追求“以精微细小的方式善待物且改变物;”他认为东方的哲学设计是“神秘”的。西方国家的步调走得太快,东方国家的步调追寻老祖宗的足迹,两者在世界上的碰撞产出了花火。而高老师的“微设计”理论正是将东西方两种理论相结合,从而延伸出设计与尊重用户应该是互通的。就如同他所感知到的自己的设计如此微妙,正是因为“设计师最需要学习的是了解人。”
纳金网艺家人设计师——高凤麟
纳金网:
您的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如今又担任着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看得出您对于美院有着数不尽的渊源与缘分,跟我们分享下选择美院的契机吧?并且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到现今的育人,身份的转变让您对于设计的理解是否也有转变?
高凤麟:
我中学文化课比较好,就读的学校杭州二中是全省排名第一的学校。我那一届考上浙江大学的同学差不多有80%,考美院的就只有我一个。你在想我文化课不行吧?其实我曾是少科校的,呵呵!那时候觉得美院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加上我的一个哥哥是美院毕业的,所以在他的鼓动下就报考了。其实身份的转变只是从一种学习状态变为另一种学习状态。以往在学中学,现在在教中学,但你会发现一旦你选择设计专业,就有一辈子好学了。当老师有点像当父亲,当你担纲这个角色后就会发现,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负责人的。
纳金网:
您在学习生活中接触了日本的“感性工学”以及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的“设计生态认知论”。可以说两者都是从人类的心里和感受出发来畅想设计,而据了解到您创建的“微设计”方法论都有受到两者的启迪,但一个来自西方,一个来自东方,在接受过程中是否也碰撞出矛盾过?您是怎么将两者理论在设计中相互融合的?
高凤麟:
“感性工学”和吉布森的“生态认知论”是两套不一样的理论。前者强调用户感性诉求的客观评价,后者注重让每个人都有进入的自由通道,两者从本质上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尊重用户的需求,而非将设计意图强加给用户。通过学习发现,我们对人的需求还很不了解,设计师最需要学习的是了解人。
纳金网:
您曾说您的设计追求“以精微细小的方式善待物且改变物,以此达到对整体环境最小的破坏”。其中2015年获得红点奖的作品《方糖》以及2012年的红点奖获奖作品《Bevel Cup 》都是在原有的器物上改变小小的规格和形态就使其能够在使用中更加的方便,这是否是您平常对于生活细节的独特观察?能否跟我们透露一下这两项作品在设计之初的灵感来源?
高凤麟:
是的,平时经常体会如何能生活得更好。方糖包装的问题是在泡咖啡时发现的,当时想了许多造型方案,但都觉得不是最佳方法,最后经过大量探索诞生了目前的方案。倾斜杯的思维逻辑更单一一些,如果不想让杯口碰到桌子,还有哪里可以支撑?
红点获奖作品-倾斜杯及IF获奖作品-倾斜杯包装
纳金网:
您的“微设计”是为了让人更舒适地使用器物,即增强人使用器物的体验感。而现今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准的提升,在对于选择产品上部分人也许更注重产品的外观,而将产品的体验感和质量排在其后。您对于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市场的改变是否对于您当初的设计理念也有所影响?
高凤麟:
部分人更注重产品外观,这答案可能不是那么洽当。首先需要看更注重外观而将产品体验感及质量排于后的“部份人”在选择产品后,释放什么反馈,后续是抱怨,丢弃还是继续爱好及推崇呢?产品不是艺术画作,纯欣赏用的,只问审美力。产品与人们是有使用上交流的必要性的,无论其理性或感性,人们最终还是会在意使用时的体验感和质量的。比如一个母亲买给儿童的衣服,不会只注重款式,而是会问布料会不会过敏。又家用电器,外观很美,但开关体验时或产品质量不好,可能会有安全问题,你想“部份人”还会选择购买或使用吗?所以开关设计的安全体验感就很重要对吗。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提升,消费素质也连同拔高,未来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在于造型,而是会更在于体验感与质量才对。你想你使用毛巾时只要毛巾的外观上满足,毛巾粗糙或含有荧光剂也都没关系吗?不会的对吧。
“微设计”的本质是提供人们更符合功能性的外在形体,而不是只有体验感和质量而没有外观设计的要求的。设计的存在,是为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种生活质量是从内而外进行人们生活的提升。我的许多“微设计”作品比如墨水瓶、吸管、牙膏头、胶带纸、方糖包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人带来使用上完美体验。所以“微设计”是一套站在现在说未来人们生活要求的产品设计的理论方法。
纳金网:
您的获奖作品《冥想坐具》在国际上享誉盛名,有人说这款设计让世界知道了“将何定义为当代中国的设计”的代表作品。此外也认为此款作品不仅融入了东方哲学,也预示着东方式的生活正逐渐得到西方社会的关注。作为产品的设计师,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冥想坐具》能够在举起红点和iF两项国际设计大奖之外,又在加拿大权威设计网站 Yanko Design的年度评选中获得置顶Top30原创设计的殊荣,您认为《冥想坐具》的成功在哪里?为何引起了世界设计界的关注?
高凤麟:
是的,我同意这种说法。。而冥想座具在被研发设计出来前,世界上是没有可参考的有机形体的。西方国家的资本发展中,最大的表现是快速,在快速的过程中,人们容易失去内心的种种生命质量。然而目前各项发展尚处领先的西方世界,近年来不断发现东方的所谓“神密”国度中的一切他们无法解释的智慧,冥想座具就是这种东方式智慧,中国人的席地而坐的姿态哲学,而设计出来的。东方式的生活进入西方社会,这可不只是关注问题了。。当年德国REDDOT为了冥想座具,新开辟了一项奬项品类。
冥想座具的成功在于它是真正的原创设计,既融入了东方文化,也结合了西方的研究方法。有着中国人的智慧及西方人的人机工程学,这张座具可以使坐者达到与双盘者,相同坐姿效果,可使坐在上面的人的脊柱自然保持直立。。我在日本东京设计周展出时,遇到一位台湾友人,他因多年的腰椎盘突出而无法久坐,当天却在座具上坐超过20分钟,当场便要我们卖给他。世界设计界的评审们若连一件真正原创产品是好是坏都分辨不了,那么人们就更分辨不了了。所以他们只是以专业角度看见了人们尚不太明白及体会到的物品设计的重要之处。正如那位腰间盘有疾病的台湾友人,若非亲自体验,也是无法理解座具设计的奥秘的。有些优秀产品设计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这件产品的设计过程很复杂,具有很强的体验感。你若有机会体验,或许也能发现世界设计界专家们关注的真正美妙原因了。
获得众多奖项的作品-《冥想坐具》
纳金网:
至今,您已经获得了6个红点奖、2个iF奖以及“中国工业设计10佳杰出设计师提名奖”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奖。您的微客设计机构也凭借“微设计”方法论屡次攘括国际设计大奖,并一跃成为全球红点机构排行榜的第二位。在这一路走来,从一个人到现在的团队,您觉得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高凤麟:
当然是冥想座具的设计研发。这个作品真是有种千呼万唤使不出来,还好最后还是实现了。座具光研发设计花了五年时间。周围的人全都不明白而要我放弃,泼冷水的人都有。但我知道自己在作什么,所以即使一个人也要坚持,其间协助我的学生设计师一个个放弃,因为他们看不见座具的现在(但我依然感谢他们协助的每个时期)。我光是实验作了不下数十回,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来。内胆骨架都不知坐了几十个了。后来找生产商时,我的母亲陪我半夜也在高速路上狂奔。我们一家看过一家,达不成工艺的,我们马上离开。那些日子我还因要写微设计的论文,最后真病倒住院了。。怎么多年来,难忘的经历真的很多,但现在都化成一句“感谢于心”了。
纳金网:
作为设计师,在您经过那么多的学习和交流后,您认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对于世界和事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理解和观察?
高凤麟:
设计师是一群高感知力的族群,在这个浮燥及高速的世界,看似一切越发美好,其实人们的内心也有着越发分崩离析的危险。设计师们应该在看似成熟的人类小孩的生活世界中,以一种保护小孩的成人心情,在“微”的形式中看待和体会世界,使人们外在与内在达到和谐平衡,帮助人们对于生活及生命上有着更合适的寻求,进而透过各种人与环境与物品的关系设计,对人们进行德,智,体,群,美育的综合教化。
纳金网:
非常感谢高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高凤麟:
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