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艺家人采访设计师:杨磊
杨磊,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从交互设计到产品设计,不同领域的跨界挑战,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跨专业拿下红点,iF,博朗,IDEA等国内外设计奖项80多项,奖项揽括世界顶尖设计奖项大满贯。这期间经历也过很多“挑战”,由于对设计发自内心的喜欢,让他坚持到现在。
选你所爱
大一时就已确定自己会做设计,然后很有意识的去“认识设计,学习设计,增长经验”,可以说大学的前三年时间里,杨磊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了多元化学习,他在大四的时候“拿”起了自己喜爱的产品设计,与同学合作,不断参加比赛,从最初的零入围到现在的N多奖项。
那么,从零入围到获得N多奖项是如何转变的呢?那就是作品的质量和对获奖的渴望。杨磊告诉我们,初初开始他们参加比赛往往追求的是作品的数量、速度,却忽略掉了作品的质量,到后面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却没有一个是好的。其次是看自己对奖项的渴望。这山看比那山高,在我们全力以赴后获得IF奖时,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因为后面还有更多奖项,红点、IDEA、best of best 等比赛等着我们,于是这份对奖项的渴望就升华到对自我的挑战,对好设计的渴望。总之,归结起来就是要对设计发自内心的喜欢。
作品《线机 LINE》
爱你所选
“为他人打拼”与“为自己打拼”付出的精力都是一样的,想通这一点,于是他马上叫上大学舍友到学校那边去“小型创业”——“一种感动”设计工作室。
他说,“虽然很累,但是朝着三条线(自己的产品、设计培训、设计外包)一直走下去,蛮有成就感的。不管怎么样,不管我们人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是否在设计一线的城市中,我们觉得不会变的东西还是就是我们想要做出好的设计,以及我们想要永远挽着设定的目标在走。虽然这失败的概率很高,但是还是就想涂个乐趣。想让自己忙起来,我们也是有能力把设计这件事给做好的。”
爱之结晶
“宠爱”宠物用品情感化系列设计·憩
“宠爱”宠物用品情感化系列设计·寻
Q&A
Q1:看你的作品,比如“宠爱”宠物用品情感化系列设计,以及工作室名字“一种感动”,想问下,你是否倾向于设计的产品应该带有感情?
A:厄..对,说实话,其实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合作的几个主要成员,假如在一个设计公司或者企业的话,我们做的东西就会很偏实用的,偏数码类,消费类的电子产品,因为这些是现在的市场上比较火的,市场需求迎合大的产品。
当我们尝试做一些自己比较想要做的东西,或者做一些自己比较拿的出来玩的东西,我们相对想做一些比较偏生活的,偏家居类的,或者说比较偏创意的,而不是做一些市场上比较能接受,马上能上纲上线,马上能开模,马上能生产,然后马上能够去销售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去倡导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体验。
杨磊作品
Q2:我们知道设计的理想状态往往和实际生产有落差,据了解,你最近在为桌面收纳文具打样,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
A:肯定是会遇到问题的。我们做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升级的,之前我们做概念,不考虑生产,不考虑打样,只是说概念想的好就可以了,有创意就可以了。
然后慢慢开始就会想说,我们只是有一个好的概念也不行,我们也要做出一个好的模型。模型好的那个阶段,我们会追求一个好的分机,让这个模型能用,能上手。后面,到了参加工作,我们还要学会审成分,我们还要学会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怎么样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里面的结构不那么复杂,这就是一个设计师从一个初级阶段慢慢成熟的必经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考虑我们的设计概念,把我们的打样,变成一个实际可以操作的一个功能机。
下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要把它一个产业化,去做一个商业上的一个东西,在这一个阶段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设计师不懂材料,不懂工艺,很容易和供应商发生一些分歧,这个分歧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把他沟通出来,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就会完成不了你想要的这种状态。
所以这个阶段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师只懂创意,只懂造型类的东西,他还不懂生产环节这个行业或者说产业化的这个行业,设计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环节,我们目前的这种经验还是太年轻了,我们只是追求在自己的这个专业的细分领域上去努力,去把握,还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全局的把握,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不断的通过这些虚拟的项目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沟通,去学习。
作品《桌面收纳文具》
Q3:和我们说说工作室将来的发展方向吧!
A:以后发展好的话就拿某一个产品出来创业,或者是我们的团队以后在做设计方案上面越来越成熟话,就做设计外包,和大家做一个小的设计公司,做成一个这样的一个设计团队去运营起来。因为我觉得目前我们这两个人的能力以及团队的能力来说,真的不会差,在初级阶段的设计师中能力比较好的,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激发自己更多的潜能,坐以待毙,不尝试,随大流是我们所不愿的。这不是我个人的目标,也是我们共事的小伙伴的一些目标。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