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VR与AR是最具科幻色彩以及梦幻体验的东西,一个头盔或者一把手机能就让我们真的“沉浸”其中,乐不思蜀吗?显然不行。颜文豪担任着联想集团的VR/AR设计总监,也常常自问:我要用VR干嘛?VR可以帮我干嘛?在这场虚实与现实的设计battle中,显然需要更强大的思维养分来灌溉。
科技与生活
颜文豪在联想集团设计总监这个头衔之外,还拥有多重身份。既拥有建筑学设计背景,又在工业设计上进行深造;既能从室内、空间设计结构畅想,又能在产品的意义里追寻;从建筑楼道的脚步,转换过学校课堂的演讲……颜文豪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对于设计的步伐,与时俱进到似乎有些理智,但却又自由自在。他说:“我在设计中一直琢磨着两部分:一部分与科技有关,一部分与生活相关,如何将两者做结合是在做并思考着的。”
颜文豪认为,其一的科技会一直向前走,而联想提供着巨大的平台,因此能够预先知道两三年科技会先进到什么程度,供应商会提供着他们最新的技术或科技的资讯。而其二,科技是从生活中想象得到的,因此根据调研、研究观察出未来人们需要怎样的新产品,或是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的心态与新的观念、新的操作方式等则与设计息息相关。
“其实设计内部对于整个趋势和时事是一直在观察的,例如材质、颜色上的趋势会很明显。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互联网以及平台的发展让新消息来的迅速又可靠,因此我们一直在跟着时代和发展的趋势做改变,并努力着与潮流做时间竞赛。”
VR与AR
VR与AR是现下科技产业中火热且未来市场不可估量的新型智能设计,如何在巨大的市场上抢夺先机是把利刃剑,推动着颜文豪,也挑战者颜文豪。
“AR/VR市场有一个较大的门槛,不在于实现,而在于内容。”颜文豪解释道,尽管在未来的生活可能会摄入诸多VR与AR的部分,但如果回归生活本身,我们会发现它不存在于必须要使用AR或VR的程序,这就使得“使用底面”缺了一部分,而那一部分叫服务或者内容,这也是当前AR/VR设计一直遇到的困难。
联想在此方面提供者硬件支持,使用需要做服务或内容的第三方平台来为其提供内容的取得部分。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他们得到了Google与迪士尼的合作权。
“我们新的VR是借由google平台合作的day dream(白日梦)去拓展其内容的部分,而我们作为唯一的合作方提供硬件与他们提供的软件相结合,最后将平台开放给第三方,例如生活上的应用或者游戏、音乐、媒体等服务。”
“AR部分则与迪士尼合作,运用迪士尼提供的IP与游戏打入人们的生活与娱乐内容,提供趣味且最新的设计与科技的结合。例如最近合作的星际大战就伴随着电影的火爆迅速被抢售一空。”
所以,科技与设计的结合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成就,例如用硬件搭着服务与平台。颜文豪希望硬件与软件的服务下,他所带领的团队可以找到更强而有力推动VR/AR事业的方向。
思维与新鲜事
“台湾少数具有建筑背景的工业设计师,独特的背景与视角让其作品呈现不同于一般设计师的思考。带着现代感的古典风情,带着历史观的现代创新,带着感性的理性结构思考,藉由独特的切入点与观点,带领大众重新看待设计与创意。”这一段独特评价是颜文豪的友人所赠,基于他特别的思维方式与设计行为。
颜文豪觉得建筑背景即使在后来不从事相关方面的设计工作下,也给予了他不同于其他设计师的经验和思维。“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拥有不一样的切入点。”颜文豪说明道:从物件出发,工业设计是从最小的点开始往外扩张,观察物件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建筑设计的思维刚好相反,建筑主要先观察环境与人的关系,再从这里面找到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因此尺度的不同于大小让两者的思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探究。
所以思维尺度的独树一帜让颜文豪认为设计对生活的观察是重要的。“逛街”就是他观察生活的重要渠道。“很多人会问逛街与shopping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你上街目的是买东西,那就是shopping;但当你在逛街的时候你可以涉及到更多不同的养分,你就可以从生活里找到各种不同的观察点或切入点。”例如颜文豪主打观察街边店面的产品与空间设计,LV的店面并不是观看包包是否好看,而是带着疑问为何包师好看的想法,它的细部是否设计和修改,它的侧缝线是否做了创新等。所以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观察点和切入点去寻找新鲜的事物,而这汲取的IDEA最后就变成做设计的养分。
“很多灵感和素材是需要平时累积,逛街有几种不同的态度或状况,因此逛街是一回事,你到底看到了什么是另外一回事。我每一天都会热衷于观察不同的事情,找到一些不同的新鲜事、不同的新鲜看法。”颜文豪最后补充道。
Q&A
是否拥有自己做设计的准则与规矩?
不在形式或造型上做限制,而在思考上有把控。
因为所谓的形式在造型上都是可以变换的,但设计idea重点不只是在讲形式,所以这就追溯于大家对于设计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而这些意义被你定义后到底长得是“圆形”还是“方形”或是其他奇怪的形状。
所以我没有什么太多风格上的限制。像我以前念建筑做室内设计与空间的时候,很多客户会问我是做什么风格,但我答不上来,因为那种东西是被推理出来的,并没有固定的风格界限。
做什么风格并不重要,而是我做出来的一定是属于你的风格,那种东西是要从你身上的特质推演出来的。
如何在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历史观与创新性中寻找协调性?
现在大多数的华人在做室内设计或家具设计的时候,都会有中国文化传承的思想,所以创作出许多有“新中式”感的设计作品。但什么叫新中式?是将古典的装饰比较负重的装饰拿掉做较为极简的中式造型吗?
我的观念比较不一样,我觉得“新中式”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思维的态度。如果一直按照形式上进行推理,很多人在用完中式的加减法之后都再没有突破了,(例如你将所有设计师的名字与名牌拿掉,你分不清这个东西是谁做的,因为大家做出来大同小异),因为大家都是在形式上的思考,而不是在意义上的追寻。
如何做到意义上的追寻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谈论的,否则你只是这件产品的工匠。因此意义对我来说会比较重要。
我做设计会比较希望带有目的,例如过去的东方到底在探索什么?现在的东方又在思考什么?我们怎么把过去的东方转化为与现代的东方思维方式或现代西方的思维方式?过去的东方与西式的文化和思维有着怎样的差别?或者是过去的东方与现代的西式能有着怎样的融合才能产生出新的思考的切入点与可能性。把这些切入点与可能性再延伸出造型的特征,做出来的设计我相信就会很不一样。
我的个人品牌——衍物 YEN OBJECT 就是我现在尝试在做的部分,我希望从过去东方的思维延伸出现代东方思维的产品的可能性。
大学生在学校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身为设计师最基本的应当是美学的部分,要将品味培养好,所以美学和品味的部分会在学生的时候被养成。之后就是靠这个基础在做工。
另外你的思考逻辑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设计师出社会以后觉得只剩下画图,然而画图只是做设计的其中一个部分而已。但到底如何从一个切入点到设计的完成,这其实需要很多逻辑的推演。就比如说要先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开始,去找到观察中对设计有帮助的点,抓出来,然后怎么转化成一个造型,让造型实现,这中间都是逻辑的推演。逻辑会比画图画得好更重要!
加入你们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
一,美学素养是最基本的,个人品味需要被建立起来。
在做设计的时候,比例、线条、美感或者颜色、材质,这些事能被你掌握住的,而不是你自己没有太多的sence来做设计。
二,需要有很清楚的逻辑思维。知道思维如何推演,能够将一开始比较大的框架(不一定与设计相关,有可能与商业相关)格局。需要运用你的逻辑将商业与设计串联起来,形成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个好设计背后所隐藏的是一个好的生意。
三,你需要有很强大的观察力,以及很强大的理解力。例如我可以从生活中观察出各种不同的灵感点,如何将其转化,变成一个新的设计的切入点。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店铺:ROCK SHAPEWAYS售价:899
店铺:滴墨恋梅情售价:20.00
店铺:购任性售价: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