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艺家人设计师——洪思展
“做设计还是挺轻松的,只是有时候想方案会比较辛苦一点。设计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非是害怕。”洪思展说。
万事开头难,学设计也是如此,在前期的思维发想中容易遇到瓶颈。有人说,学设计要苦三年,这对于未毕业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思想的预警,也可能是后退的鸣笛。而面对未知的困难,洪思展无所畏惧。
洪思展,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红点奖、红星奖获得者,在校期间参与生活设计工作室项目,与伙伴合作,多次斩获设计大奖。他认为,对一个设计师以及对一个学设计的学生来说,比赛的截止只是一个时间而已,你的作品不能因为比赛截止而停止。“比赛就是外界对于你设计作品的评价,好的结果是对你作品的认可。每个比赛都有不同的评委,并且比赛自身都有不同的评审标准,结果是次要的,设计的过程更重要。”洪思展说。
洪思展作品:“易拉纸卷筒”
作为学术型研究生,洪思展主要研究产品和家居用品的创意思维。大多数人对学术型的理解就是更注重理论学习,在设计实践上相对薄弱,而洪思展告诉我们,实践项目所占时间的多少取决自己的安排。这或许也印证了实践是最好的导师。
提到项目实践,对于广美毕业的很多学生来说,生活设计工作室不仅是他们梦想起点的地方,更是家一样的存在。在工作室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有优秀的指导老师,有一群可爱的伙伴,还有一个非常棒的设计氛围。导师张剑教授,是设计之路上的启明灯。洪思展告诉我们:“在设计的方法和态度上,张剑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给了很大的指导。平常我们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思维都会比较局限,但老师总能以比较新颖的角度来帮助我们分析。”
虽然生活设计工作室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但是洪思展认为,要更侧重于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去寻找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设计方向。“我个人偏向于比较成熟的、类似苹果和戴森的设计风格,比较简洁的科技类产品都是我感兴趣的。细节看起来简单,但是却有简单所存在的道理。”也许这个偏好会一直影响着洪思展设计方向的探索。
“在设计上我们对平常的生活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观察,对周边的事物要多一份关注。观察后再作出分析,分析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存在。”与很多设计师不谋而合,这是洪思展认为设计师应具备的素养。好的习惯打造好的作品,从生活中去挖掘点滴,设计便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设计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设计同时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发想到落地,可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痛苦的挣扎,但这却是一个设计师最好的历练。越承受痛苦,便越享受结果,这也许是设计工作的魅力之一。我们也祝福洪思展,越享受,越收获。
洪思展作品:“360°进出口存钱罐”
Q&A
Q:您的资料中提到了三次实习经历,这些经历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
A:收获最大的是在企业中真正了解产品的量产、落地的过程中比较真实的加工工艺,包括结构和表面处理,这些在学校接触里面会比较少。学校会偏概念,但是有些概念会显得很空,并没有落实,在企业中学习会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效果是如何做到的。
Q:资料里有提到存钱罐的设计过程说明,您对于每件作品都遵循这样的思路吗?
A:也不是每个作品,但是一些作品比较没有思路,我会按照这个思路去做,但有时候灵感突然来临,思维会比较清晰和直观,就不需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Q: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是否会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设计?
A:个人喜欢打篮球、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给设计带来灵感。生活中每时每日都可能触发到我的灵感,我会经常会去观察生活的小细节,平常有灵感就会记下来,目前也积累了很多。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