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访谈设计师:王梓畅
这次我们采访到来自深圳融一凤巢设计的设计总监,在今年获得红点和IF双料工业设计大奖的王梓畅,探讨关于与工业设计相关的教育和行业现状。
王梓畅,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从事工业设计6年时间,从手机行业到医疗器械做到现在的智能硬件,涉略过各个细分领域的工业设计。
从小就受家庭艺术氛围影响的王梓畅,小学初中时就学了一段时间的绘画,虽然高中时选择了理科,但在大学选专业时还是从理工科切入到了工业设计,机缘巧合再次转到了自己喜欢的艺术行业。
0glass Danny 2018红点奖 工业级虚拟现实设备
Oglass Danny是应用在工业领域的操作设备。目的配合工业4.0,推动工业产业化转型。
工作中,佩戴者视野的操控指令与现场工作环境叠加,提高工人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专家可以远程与现场人员互动,标准化和科学化作业,帮助技术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分体可折叠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可替换个性化配件,佩戴更舒适。特点运算快,续航久,功耗低,重量轻,仅65克。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
学路漫漫,古人有云:“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2010年,王梓畅获得了一个去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当时,台湾在产品设计方面领先国内,许多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的设计师大都出自台湾科技大学,而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在当时也是名列前茅。众所周知,台湾与大陆的教育体制各不相同,对王梓畅来说,在学习期间,独特的学习氛围令他有诸多感触。
与国内相比,比较不同的一点在于师资方面。在台湾,大学老师大都是教育行业内比较有经验的人,而学校选择老师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方式就是以社招的方式进行挑选,这就要求应聘的老师在有知名度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此外,学校也有邀请行业内经常对外做讲座的大师来做导师,他们擅长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在设计方面也能比较全面地照顾到一个在读生。在国内,学校的资深教师大都是老教授,他们对专业机械类很专业很厉害,但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所以他们在传授时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框架来告诉你做工业设计的具体方法,王梓畅提到说到大三时他才慢慢理解工业设计该怎么做。除了师资,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氛围,台湾鼓励每个小地区结合当地的不同特色去做文创类的设计,每个地方都有很重的设计氛围,并会带动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经过了大约半年时间工业设计的学习与交流,王梓畅增长了自己的专业学识,也提升了自身的设计能力。
Mooyee M2 2017iF奖 便携低频电疗仪
摩也放松器是一款基于微电流脉冲原理的微型按摩器,针对办公人群长久坐在电脑面前,颈椎、背部酸痛的人群。可以方便的随时拿出来按摩,不管是办公室内,坐电车的时候,休息的时候。便携,用手机就可以随时和产品连接,并控制产品的按摩幅度和模式。
产品通过整体体验式创新重新定义了产品:
1、不需要通过按键来启动产品,通过断开主副机的磁铁吸附,断开电路来启动产品;
2、按摩贴扣合方式的改良,传统按摩贴是通过扣子的方式来连接,难取下和安装,新设计得按摩贴通过磁铁吸附于机器上,取下产品时可以先取下产品再撕下贴片;
3、无线的设计,传统的按摩器都需要线的连接,在收纳和使用时会影响使用体验。
“视野决定高度”
也许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一样,初出茅庐的他们总渴望能有一份自己喜欢又满意的工作,但现实往往是满意的工作找不到,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就自然而然地频繁跳槽,而这往往会令新的应聘公司对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那时刚毕业的王梓畅,从手机公司到设计公司再到洛可可,从业前三年的他也陷入了频繁跳槽的处境,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我们或许会说这对他的设计思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王梓畅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视野决定高度”,王梓畅认为,每一家公司对于设计的理解与项目操作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受的熏陶也都会以每家公司的特色为主,而频繁的跳槽能让他看到很多在项目和设计上的不足,开拓更多的视野。
比如有的公司在项目操作上为什么会失败?一个原因是等项目推进到一半后,也许是经验不够,设计师做出来的设计可能无法配合到后续的产品生产或硬件配合,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导致产品没办法推向市场,于是对方老板可能会不想再继续推进,这个项目也就此终结。此外,很多刚从业的设计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项目设计好后到了客户那边,等到上市后才发现产品跟自己原来的设计图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很多设计没有涉及到后续量产等问题,虽然一开始设计的可能很好,但等到真正要量产时就会遇到很多在你的经验范围内没办法涉猎到的问题,这时负责生产的工程师就会自己去改动,于是最终出来的效果跟你的预想已经天差地别了。
频繁的跳槽让王梓畅看到有些设计公司做的设计没办法很好地去符合客户的需求,并让他在这么多失败中去反思问题的原因。他说:“洛可可虽然也是国内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但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从不同项目的操作方式,不同公司推进项目的结果或公司本身的弊端,验证了自己对工业设计包括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看法,这是我在前面几年频繁的工作跳动中比较常思考的问题。”
Mini艾灸器 2017红星奖
艾灸,作为国人喜爱的传统疗法之一,器具外形笨拙且使用流程繁琐。为此,设计师从能够便携使用,操作简单的需求出发,将中国文化底蕴与产品外形相结合。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底部采用便于固定的可替换贴片设计。设计出了一款操作简单,与皮肤直接接触于穴位,易清洗且小巧的艾灸器。
设计是思维演化的过程
对于工业设计,王梓畅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工业设计应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产品不单单只是做外观设计或是传递一个情感感受,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重要的是要倾向于去解决产品本身的问题。
做设计时,应该习惯把客户需求再往上一层推进,做一个需求的上层回溯,从客户产生设计需求的原因与动机去反推,比如客户是要针对某个市场空缺或是符合某种场景,设计师就会从这个空缺里或返回到这个场景中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不一定只关注产品本身的外观,他把这一过程理解为需求分析回溯。
王梓畅有做过一段时间的创客客户,这需要他根据不同领域去做新颖的东西,去匹配新的人群和需求,期间他也接触到市面上完全没有听过的一些产品,他说,这个过程就会涉及到我们所谓的产品定义,如何去定义一个产品,他更多的是跟客户去讨论一个怎样的产品才是符合它场景下的一个呈现以及这个产品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会去讨论这个产品的外观怎么设计。
在做设计的过程中,王梓畅倾向于频繁的跟客户有所交流,把每个阶段对于产品的思考、产品的架构进行多次的深入沟通,探讨怎么用不一样的架构方式去突破创新,摆脱无止境的造型比拼,让客户可以在竞品市场上拥有一个台阶的领先。在多次交流的过程中传递正确的认知和把思考的过程逐渐演化正是王梓畅所坚持的设计理念。
便携式身份证副本
车载伴侣 2016金点奖
中国设计会越来越强
身处设计行业,自然会关注国内外的各种设计大奖,获奖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不仅是对自身设计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荣耀。然而近日,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柳冠中教授却称红点奖部分奖项没有含金量,已经演变成了商业炒作。王梓畅表示,中国设计师的水平正跟国际逐渐接轨,但是层次上面却呈现两极分化,世面上好的工业设计师相对较少。能够获得奖项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认可,但每年入围的奖项数量却逐渐增多,对于评判优秀作品的标准也有点模糊不定。比如某些红点或iF的得奖作品,我们会觉得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为什么会得奖,这是大多数人的困惑,有一个好处是这些奖项在慢慢培养一批中国设计师的自信,但设计作品在大量品鉴后可能会拉低整体对于设计的一个标准。
尽管如此,有了这些奖项的传达,大众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正在逐步打开。传统的制造也工厂开始重视设计,并且帮助其达到产业升级。有些中国企业还是需要通过产品的奖项来宣传,而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在国际上也正慢慢取得认可。虽然在奖项的评定中有些产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却没能得奖,我们可以质疑,但不应该抨击。王梓畅认为这些国际奖项的存在对行内的设计师来说是好的事情,而国内各地也也都在慢慢培养本地的权威奖项。设计改变了国有平台,认知在改变,设计的力量也在变强,国人设计的很多产品其实是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认知,但很多人对外国产品或品牌还是有一个盲目的推崇,因此中国消费者还需要对国产品牌有一个渐渐认可的过程。相信未来几年国产品牌会慢慢树立自己在国际上的标准,也会在国际上受到更好的认识。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店铺:秦歌的店售价:238
店铺:声波穿梭成迷茫售价:15.00
店铺:购任性售价: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