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访谈设计师:张立业
初次见张立业,他年轻的模样,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那个斩获红点奖的设计师张立业,确认再三,还真的是,只不过他还是大四的在校生,但是初出茅庐的他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近两年来,从台北设计奖到博朗工业设计奖再到iF奖、红点奖,都一举拿下。作为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就已经揽获许多国内外的设计大奖,如果说他还是在校生让人不可信,那么这些奖项的获得全靠他们学生自己的努力就显得更加不可信了。
在与张立业的交谈中,我们获知他是熊出没工业设计团队的成员之一,这个工作室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学生在08年建立的学生工作室,是产品设计系的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平台。在学习之余团队成员们会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工业设计比赛,也会与其他专业一起做一些跨领域的比赛或项目,至今已经收获了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近百项。
人大抵都是在懵懂中成长的
努力+坚持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获得的,而张立业也是这样,从一开始的迷茫懵懂到现在的独当一面,也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沉淀换来的。初到工作室,他的基础是零,空有一颗对设计饱有热情的心,连基础的软件的运用都不会,靠着前辈们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尝试过,苦恼过,也失败过,但是所幸他没有放弃,坚持着自己的创新想法,慢慢的获得了许多经验,也悟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法,他说,一个好的想法是一个成功设计作品的开始。与此同时,他也一头扎进工作室里,花费了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在上面。他和我们说,对于现在获得的这些成就,在当初是遥不可及的,而对于拿奖来说,这也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自然的一个过程,它仅仅代表了你每个阶段的一些成果。不骄奢,不气馁,这在一个年轻设计师的身上着实难能可贵。
tapic
而在团队里工作,多多少少会有和他人不一样的见解,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张立业告诉我们,他都会先通过自己的那一关,只有充分说服了自己,才能够去说服大家。可是有时候自己坚持的东西也未必是对的,这时候他就会去选择尊重,尊重别人的和自己的,他说这个创造的过程是值得大家都去尊重的。
作品ACORN在设计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张立业告知我们说,一开始这个概念是很难说服大家的,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去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光靠想象大家并不能相信这个设计是有用的。后来他去翻阅了许多的资料,并做出了样品才说服了大家,也正是由于他的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ACORN终于得以诞生,而且还斩获了红点大奖。在谈到最满意的设计作品的时候,张立业说是ACORN,但是并不是因为它获奖的原因,而是觉得ACORN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而且是通过很简单的方式。他也说一个作品并不能以它是否拿奖来评判和衡量,因为那是别人的标准。
ACORN
(ACORN是为了沙漠城市而设计的,当它在沙质土壤中被分解后,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也有极强的吸水和锁水性。因此,该作品不但可以降低沙漠地区去沙化的成本,还可以有助于提高沙漠城市的土壤质量和绿化面积。)
设计需要交流
——对话张立业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交流和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同思想的碰撞,势必会擦出许多火花,而设计正需要这种碰撞的火花。在专心做设计,忙学业的同时,张立业也经常去参加设计交流活动。
2017年团队一同去往迪拜参加迪拜设计周活动,和一同前往参加该活动的设计师李盛弘交流
2018年9月团队去往德国参加博朗工业设计大赛现场答辩及颁奖典礼,活动后有幸和曾任博朗公司产品设计和发展部门的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交流及合影
纳金网:
您多次受邀参加迪拜设计周活动,参加这种全球性的设计交流盛事,对于不同国家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向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能跟我们具体聊聊受邀迪拜设计周的所见所闻吗?
张立业:
首先觉得能带着自己的作品连续两次参加迪拜设计周是我上大学以来最自豪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觉得设计需要交流,并且是和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大学的同龄人的交流,你会发现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但是我们讨讨论到设计的时候,我们都是非常有激情和话题的,甚至每次都能结交到很多好朋友。
而且确实不同国家的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向的确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和地区有关,大家的设计点可能会结合当地的情况和需求,当然每年一百多个作品里面,大部分是来自于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但也有部分是来自于平时的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课程项目。
比如有一个来自伊朗的同学。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去年和今年带来了两件作品,都是为当地两个不同产业,两个不同人群设计的两个非常实用的设计。去年他设计了一款为当地贫困地区的人解决用水问题的一款净水装置。今年他带来的是一个给当地运输鲜牛奶的一个包装设计,采用简单的方式,将农场产出来的鲜牛奶保存一路至加工厂。看到他的设计作品之后,发现它的原理很简单,仅仅是通过简单的一些包装的设计。加上一些简单材料的运用。
说到这个设计展的三个主题(EMPOWER CONNECT SUSTAIN)也非常有意思,比如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你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在为现在和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现象在设计。大家都在想怎么样有效地合理地运用地球上的资源。最大程度上以环保绿色的方式进行生活,并且很好的和自然进行交流。
在这个展上,区域也是按照主题划分的,所以你可以和来自同领域的其他国家的设计师有更多的话题,我们会谈到当初产生这个想法的灵感和目的,还有分享各自国家不同的情况。大家也会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甚至是一些分享出更多的一些好的平台和资源。
交流现场
纳金网:
参加德国博朗工业设计大赛对您肯定是个特殊的经历,您还有幸和博朗公司产品设计发展部门的设计大师特拉姆斯进行交流,那么您认为国内外的工作环境与设计氛围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哪些方面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张立业: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当时我在德国博朗进行现场演讲的前进行的半天的训练,有来自博朗设计部设计总监的现场指导,但他的举止会让我觉得他更像一个普通的员工,很强的亲和力,这一点印象非常深刻。就博朗的工作环境和设计部门为来说,首先我们在参观完博朗公司的设计部时,被他们整个流水线所吸引,从绘制草图这一步到模型的制作,都在一个大环境里面,整个气氛也是很轻松愉悦的,且不失德国式的严谨。当然现在越来越多非常好的中国设计公司在起步和发展中,我并不想将国内和国外的这些公司进行比较,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且现在中国的一些设计公司的作品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总结来说的话,我可能觉得。中国的这些设计公司产生的灵感和概念,有时候甚至是可以超过国外的一些公司。但是在技术制造方面,可能国外的公司做得更好。所以我觉得未来应该极力鼓励大家将一些好的创意和想法实现出来,而不是止步于草图阶段,因为当你做出来之后,它是另外一种感觉,你或许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商业价值,甚至是新的方向。
2018博朗现场做presentation
纳金网:
听说您和设计大师李盛弘也有私交,据我们了解他特别注重设计思维的塑造和从各个不同领域汲取设计灵感,对于这点,您有什么体会呢?从他的身上,您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张立业:
在我大二刚接触工业设计的时候我就对李老师有所耳闻,首先非常钦佩于他曾经本科的学习生涯。后来和他的接触过程中他也分享了很多他毕业以后的一些人生经历,我觉得非常有趣,从他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他之所以这么注重设计的思维的塑造和不同领域的认知可能更多的是来源于他的不同生活体验,因为他曾有过非常多精彩有趣的经历。我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些体验让他找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我接触过很多的设计师,他们可能从本科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到进入公司,就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体验,但是从李老师身上,他除了设计师还有更多的身份。而且他作为一个知名设计师,给人非常亲近的感觉,和他交流起来也非常愉快。继去年再设计周与他碰面后在此次迪拜设计展中再度碰到了他的学弟,他也和我分享了很多很多李老师曾经的故事。但总归来讲,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更好更多的社会体验会带来更多新的灵感,这就是我从李老师身上得来的。
water curtain
纳金网:
您对于自己的设计定位和规划是怎么样的呢?
张立业: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可能还没有太多的资格去说自己的对设计独到的见解和定位,因为可能自己的资历还不足。但是就我目前的方向来看可能更偏向于为解决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一些概念上的构思,怎么样能通过很巧妙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然,结合自己未来规划来讲,我希望毕业以后可以出国深造,一直在工业设计这一领域走下去。回首自己的本科生涯,个人觉得还是非常满意和欣慰的,当然遗憾也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文为艺家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店铺:鑫鑫创意3D打印工作室售价:99
店铺:声波穿梭成迷茫售价:15.00
店铺:购任性售价: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