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他从三星中国扬帆,到腾讯交互起航;从台湾众设计竞赛跨入,到登步国际红点舞台……少年如此撷星辉以自命定,凭善勇以成英雄,在这过程多少苦难,为己自知。然雄心壮志,一鼓作气。创意为期,灵感以助,待春日花开,期家正沉心淬炼之作。
纳金网艺家人设计师——卢家正
纳金网:
您曾在台湾宝椅子、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和腾讯等不同的知名企业实习过,三家企业在设计方面也各有千秋,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三家企业所认识到或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吧。
卢家正:
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师应像吹泡泡糖一般的缩放自如,灵活的面对时代的变化。实习的三家企业分别参与了家具、家电、虚拟实境,从硬件到软件。经历了转型的传统产业、电子产业、互联网产业,从传统到时代尖端。这是三个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开发流程、专业知识、工具技巧、文化背景等等。但是洞察需求、满足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一贯相通的。
就如同我们在街上收到一张餐厅的传单,打开手机搜索地址、看了点评、叫了车子。到了餐厅门口,走上阶梯手握住门把、推开门的一剎那闻到的味道、服务员的口吻、耳朵听到的吵杂声、脚踩踏的木地板、屁股下坐的椅子、眼睛看到的菜单、餐点的口味,到最后结帐出了餐厅。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跨了多少个领域?但我们却也能够在设计教育之下,在这一连串的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目标。所以我认为设计师就像吹泡泡糖一般的缩放自如,跨得越多,积累就越多,不知不觉就派上用场了。
图一:于台湾宝椅子实习期间的产品设计,现已上市。(图片由Share Design Taiwan提供)
图二:于中国三星设计研究所和另外二位台湾实习生讨论纪录。
纳金网:
您经常参加台湾本地的设计竞赛以及国际的设计竞赛,那么两者的竞赛哪个更让您感觉有压力?除了地域和参赛竞争者的不同,您觉得两方设计竞赛中还有什么不一样?
卢家正:
对我而言参加设计竞赛最大的差异在于过程的反馈,可以体会到国内和国际竞赛在竞赛目标获奖作品、参赛设计师、评审委员等等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体会到很多新鲜的想法、诠释方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碰撞。对于这些「不同」有了记忆,慢慢转化成自己的思维,再发挥想象力,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些过程是参加设计竞赛有趣的地方,也是反馈最多的地方。
于腾讯公司实习期间的虚拟实境交互设计
纳金网:
您的作品《生活》与《门中门》都巧妙的运用了住宅空间,那么您平常对于收纳和整合是否有自己的关注和研究?
卢家正:
收纳对我们而言是为了方便分类整理、外表整齐(里面很乱)、方便打扫移动。也必须考量到我们居家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的动线都会影响收纳的方式,甚至根本没有收纳的必要。不为了收纳而收纳,是为了确保居家的视觉整齐,也是为了我们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们设计「门中门」,把原有空心门的空间加以运用,也因为出门前总需要先开门,所以里面可以放出门经常用到的物品。另外,不同的情境就会有不同的使用机能,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活」起居室家具,可以边看电视边用餐、可以短暂工作打报告、可以让来家里拜访的亲朋好友有地方坐、也可以把乱乱的桌面收纳整齐,符合小家庭的居家生活形态。
优秀作品:《生活》
纳金网:
作品《生活》着重于人、起居和餐厅三者合一;《门中门》则着重于小宅空间的节省。两个作品都与室内设计相关,那么您是否认为各个设计种类之间是可以互通的?可以给我们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吗?
卢家正:
设计的领域看似独立,但却又互相关联。对于合作而言,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会是合作的桥梁,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也让自己快速进入状况、提升合作的效率。对于自己而言,就象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我们在前置的阶段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生活形态,过程中也尝试去理解室内设计的格局规划、坪数空间、居家动线。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去了解家具的人体工学、尺寸规范、制造、材质。最后要将作品在平面中呈现,就会运用到平面设计的知识与工具。从研究、产品、室内到平面都是不同的设计种类,为了完成一件设计,(出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去尝试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加以运用,这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有趣的地方。
优秀作品:《门中门》
纳金网:
除了生活中节省空间的小设计,红点获奖作品《Find Area》则在颜色和标志上表现冲击力。《Find Area》的设计与接机时的举名牌作用类似,那么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此吗?您认为除机场外哪些地方还需要这种设计?
卢家正:
是的,我们设计Find Area的灵感是来自接机者拿着玲琅满目的名牌站在接机大厅,当我们进入接机大厅,就会在茫茫的名牌海中摆头晃脑的找啊找,就想快点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名牌。所以我们运用了字母和颜色的分类,让彼此能够约定区域,提升双方的会面效率。除了机场之外,我们以把它视为用户在一个环境中有短时间内寻找物件的需求,或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例如典礼的队伍分类、旅行团要在数十辆并排的游览车中找到自己的车、老师带孩童出游要定时且迅速确认的人数。最后设计的手法会因为场景的不同而转化。
红点获奖作品:《Find Area》
纳金网:
作品《ReGlow》巧妙的让演唱会周边与环保袋相结合,基于现下粉丝经济,能够触发此项作品的衍生,是否有考虑将其量产化?此外小编认为《2in1 umbrella cover》主打“抛弃式”伞套在长伞与折叠伞之间得到了好的衡量,能否跟我们简单介绍下原理?这一“一分为二”和“二者合一”的灵感来源于哪里?分离时断掉的空隙如何缝补?
卢家正:
当然会期望看到和伙伴一起努力的孩子出生呀!我们期望ReGlow这件作品是能够唤起民众的同理心,让民众可以一起善后环境,也期望这类活动的周边用品不再只是垃圾。也期望这件商品可以和活动运营相辅相成,例如结束后拿着垃圾离开,能够获得其它的反馈。我们在思考2in1 umbrella cover主要是透过「降低浪费」以及「共享资源」的方式,把不需要的剩下一半的伞套留给需要的人,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伞套上下端都是封口,在上端和中间压了线可以撕开,所以长伞的使用者可以撕开上面,短伞的使用者撕开中间就能一分为二。
优秀作品:《2in1 umbrella cover》
纳金网:
《ReGlow》能够在粉丝经济下得到支持,那么您认为产品的设计与时代的市场经济是否相关?您会关注时下热点并尝试获取灵感来做设计吗?
卢家正:
对我来说设计是跨领域的学问,设计的时候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利用市场的趋势借力使力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的出发点和解法都和市场的变迁有直接的关联,也会因为新技术或市场带来的转变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而用户和设计又是密不可分。所以关注热点新闻是必须的呀,尤其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速度。所以我也努力让自己在面对不同观点的时候能象是一张白纸,可以放下原有的旧思维,就怕自己的主观阻碍了学习。
优秀作品:《ReGlow》
纳金网:
感谢家正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和我们分享一下近期的小目标吧!
卢家正:
谢谢纳金网这么用心、耐心的筹备专访,拖了一段时间对你们真的很不好意思呢..!
近期的小目标是学习C# 程序语言,它在我后续的规划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最后,预祝纳金网的各项业务发展顺利,看来我们彼此在近期都有小目标要努力,一起加油囉!!!
本文来自艺家人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回链;微信:narkii2011 QQ:204458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