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导入量产流程
来源:
未知 |
责任编辑:六月芳菲 |
发布时间: 2018-08-15 09:01 | 浏览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新产品导入到量产的流程的整个过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各位,如果对您有帮助记得收藏一下。
一 、目的
为确保新产品顺利导入量产阶段,能提供正确完整的技术文件资料及验证新产品的成熟度,以顺利大量生产。
二 、 组织与权责
1 、研发单位:
对策分析与设计变更,提供样品及技术相关文件资料及零件采购资料。
2 、工程单位:
(1) 承接新产品技术,产品特性及生产作业性评估。
(2) 根据计划召集人排定工程试制时程表及召开工程试制检讨会,工程问题分析,对策导入。
(3) 制程安排,包括生产线的评估,绘制SOP,QC工程图之草拟。同时,还有负责治具的准备,制程管制,机器设备架设,参数设定及问题分析等。
(4) 规划新产品之测试策略,测试设备,治具及软体。还有负责生产线测试设备的架设,提供测试SOP,测试计划及测试产出分析。
3 、品保单位。
(1) 产品设计验证测试。
(2) 功能及可靠性确认。
(3) 负责再次确认可靠性测试和产品设计验证测试的结果是否符合工程规格及客户规格。
4、资材单位:
(1) 外协委托加工及材料采购。
(2) 备料及试作投料。
5、 生产单位:
(1) 协助新产品制作。
(2) 成品接受及制造技术接受。
6 、管理部文管中心:
SOP/SIP产品设计验证资料接收确认与管制。
三 、作业说明。
1、新产品导入生产决策。
当研发单位设计的产品经过试样后,任为新产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可以生产了,但是针对产品的成熟度还需要做设计验证是否可以进入正式量产,所以经过新产品说明会议之决定后,发出小批量试做指令,在制造单位量产试做验证通过后正式小批量试产;同时把样品和相关资料提供给公司的相关部门。
2 、文件与资料确认和小批量安排。
(1) 工程单位收到研发转交样品及相关资料后,与小批量试产指令核对和查证无误后,转为专案处理。
(2) 用干特图排定小批量试产计划。同时知会给各个部门做相关同步准备工作。
(3) 工程单位填写小批量试产需求单给生管,由生管根据小批量试产计划下达工单指令。
3 、小批量试产前准备工作。
(1) 工程单位根据样品先拿到设计验证报告,开始可靠性测试准备。
(2) 新产品所需治工具及设备的准备。
(3) SOP制作和人员的培训。
(4) 测试制程规划和检验标准制定。
(5) 材料的规格确认及跟催与BOM资料的核对。
(6) 小批量试产之材料生产前必须经过IQC检验,并记入进料检验记录表。
4 、新产品小批量试产时追踪。
(1) 磁芯与线圈:要分析磁芯与漆包线是否相符合搭配,穿线松紧度以及绞线长度、圈数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是否可满足量产性,提出改善方法。
(2) 组立:要分析线圈摆放位置,引线摆放控制合理性,线径大小以及外壳内部空间、PIN间距等问题,是否对量产有影响,提出改善方法。
(3) 浸锡:浸锡温度、时间、浸锡深度以及浸锡次数确认验证是否合理,并提出改善方法。
(4)测试:确认测试治具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的效率确认,找出更好的方法,并评估提方法改善。
(5)测试不良品:根据测试检验的产出信息,与工程技术人员分析所有未通过的产品之不良原因,并分析到具体的问题点,找出产出的根本原因,提出准确的改善方法。
(6)灌胶:根据要求配置的胶水是否合理。
(7) 根据生产旧产品的经验去计算新产品在生产线的平准度和标准工时,与以前的进行核对,找出差异共点,并作出评估和改善。
5 、小批量试产总结会。
(1) 新产品从进料开始:IQC→磁芯穿线→组立→浸锡→超声波清洗→半成品测试→灌胶→成品测试 ,将所有资料编辑汇总;不良品修复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方法,并规划出有效性验证方法和改善后的追踪确认之记录。
(2) 根据小批量试产的结果撰写成试产总结报告,而且首件取样时算出CPK值;召集相关单位,进行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可以量产,如果不能量产,提出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改善后再次试产;出量产通知书,开始正式量产。
(3) 小批量试产总结保存:小批量试产之试产报告和会议记录必须归类列册,经过会签后存档,如果经过多次试产才通过的产品必须把几次试产报告汇总在一起来。
(4) 决定量产之产品,必须保留试产样品,并且把制作样品和SOP等相关资料发行到生产部。
(5) 新产品量产追踪:
当一个新产品通过小批量验证可以量产后,产品工程师PE还需要深入制造现场,生产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未发现的问题,为了再现性预防及校正,所以要做量产后追踪。
(6) 量产追踪时,针对生产线的测试数据和生产记录做统计,如果经过各种报告数据显示,此产品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大量投产时,把追踪报告提出存档,表示新产品导入生产作业完成,开始进入量产追踪时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产品导入量产的流程,想要知道更多产品资讯,请到新产品量产专题中查看。
一 、目的
为确保新产品顺利导入量产阶段,能提供正确完整的技术文件资料及验证新产品的成熟度,以顺利大量生产。
二 、 组织与权责
1 、研发单位:
对策分析与设计变更,提供样品及技术相关文件资料及零件采购资料。
2 、工程单位:
(1) 承接新产品技术,产品特性及生产作业性评估。
(2) 根据计划召集人排定工程试制时程表及召开工程试制检讨会,工程问题分析,对策导入。
(3) 制程安排,包括生产线的评估,绘制SOP,QC工程图之草拟。同时,还有负责治具的准备,制程管制,机器设备架设,参数设定及问题分析等。
(4) 规划新产品之测试策略,测试设备,治具及软体。还有负责生产线测试设备的架设,提供测试SOP,测试计划及测试产出分析。
3 、品保单位。
(1) 产品设计验证测试。
(2) 功能及可靠性确认。
(3) 负责再次确认可靠性测试和产品设计验证测试的结果是否符合工程规格及客户规格。
4、资材单位:
(1) 外协委托加工及材料采购。
(2) 备料及试作投料。
5、 生产单位:
(1) 协助新产品制作。
(2) 成品接受及制造技术接受。
6 、管理部文管中心:
SOP/SIP产品设计验证资料接收确认与管制。
三 、作业说明。
1、新产品导入生产决策。
当研发单位设计的产品经过试样后,任为新产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可以生产了,但是针对产品的成熟度还需要做设计验证是否可以进入正式量产,所以经过新产品说明会议之决定后,发出小批量试做指令,在制造单位量产试做验证通过后正式小批量试产;同时把样品和相关资料提供给公司的相关部门。
2 、文件与资料确认和小批量安排。
(1) 工程单位收到研发转交样品及相关资料后,与小批量试产指令核对和查证无误后,转为专案处理。
(2) 用干特图排定小批量试产计划。同时知会给各个部门做相关同步准备工作。
(3) 工程单位填写小批量试产需求单给生管,由生管根据小批量试产计划下达工单指令。
3 、小批量试产前准备工作。
(1) 工程单位根据样品先拿到设计验证报告,开始可靠性测试准备。
(2) 新产品所需治工具及设备的准备。
(3) SOP制作和人员的培训。
(4) 测试制程规划和检验标准制定。
(5) 材料的规格确认及跟催与BOM资料的核对。
(6) 小批量试产之材料生产前必须经过IQC检验,并记入进料检验记录表。
4 、新产品小批量试产时追踪。
(1) 磁芯与线圈:要分析磁芯与漆包线是否相符合搭配,穿线松紧度以及绞线长度、圈数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是否可满足量产性,提出改善方法。
(2) 组立:要分析线圈摆放位置,引线摆放控制合理性,线径大小以及外壳内部空间、PIN间距等问题,是否对量产有影响,提出改善方法。
(3) 浸锡:浸锡温度、时间、浸锡深度以及浸锡次数确认验证是否合理,并提出改善方法。
(4)测试:确认测试治具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的效率确认,找出更好的方法,并评估提方法改善。
(5)测试不良品:根据测试检验的产出信息,与工程技术人员分析所有未通过的产品之不良原因,并分析到具体的问题点,找出产出的根本原因,提出准确的改善方法。
(6)灌胶:根据要求配置的胶水是否合理。
(7) 根据生产旧产品的经验去计算新产品在生产线的平准度和标准工时,与以前的进行核对,找出差异共点,并作出评估和改善。
5 、小批量试产总结会。
(1) 新产品从进料开始:IQC→磁芯穿线→组立→浸锡→超声波清洗→半成品测试→灌胶→成品测试 ,将所有资料编辑汇总;不良品修复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方法,并规划出有效性验证方法和改善后的追踪确认之记录。
(2) 根据小批量试产的结果撰写成试产总结报告,而且首件取样时算出CPK值;召集相关单位,进行小批量试产总结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可以量产,如果不能量产,提出原因,和责任归属,进行改善后再次试产;出量产通知书,开始正式量产。
(3) 小批量试产总结保存:小批量试产之试产报告和会议记录必须归类列册,经过会签后存档,如果经过多次试产才通过的产品必须把几次试产报告汇总在一起来。
(4) 决定量产之产品,必须保留试产样品,并且把制作样品和SOP等相关资料发行到生产部。
(5) 新产品量产追踪:
当一个新产品通过小批量验证可以量产后,产品工程师PE还需要深入制造现场,生产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未发现的问题,为了再现性预防及校正,所以要做量产后追踪。
(6) 量产追踪时,针对生产线的测试数据和生产记录做统计,如果经过各种报告数据显示,此产品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大量投产时,把追踪报告提出存档,表示新产品导入生产作业完成,开始进入量产追踪时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产品导入量产的流程,想要知道更多产品资讯,请到新产品量产专题中查看。
- Tags:产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0条
推荐
热门